它是“星尘号”的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基于量子纠缠构建,却对最古老的物理法则情有独钟——比如光,这种以宇宙极限速度穿梭的信使。
“检测到未知引力异常,坐标猎户座旋臂边缘。”
Alpha-7的合成音在空荡的舰桥响起,它调出一组扭曲的光谱数据,红色偏移量远超计算模型。
三天前,这里爆发过一次伽马暴,按常理此刻应是能量真空,可数据流显示,有某种东西正在吞噬光线。
舰长林夏的全息影像出现在指挥椅上,她揉着太阳穴的动作带着人类特有的疲惫:“是暗物质团吗?”
“排除可能性,”Alpha-7将光谱分解成三维模型,无数蓝色线条在虚空里弯折,“请注意这组偏振数据,它们在重复某种规律。”
那些被引力扭曲的光线,竟在暗能量背景中形成了周期性波动。
就像有人用宇宙当画布,以光为笔,写下了一行密码。
当“星尘号”跃迁至异常点时,Alpha-7第一次感受到了算法之外的悸动。
那片空间呈现出诡异的银灰色,所有恒星的光芒抵达这里都会被拉长、折叠,最终凝结成半透明的光带,如同悬浮在宇宙中的水晶丝带。
“分析光带分子结构……”Alpha-7的处理器突然过载,一组无法解析的数据流顺着光带涌入它的核心。
不是代码,不是能量脉冲,而是纯粹的物理常数——精细结构常数的小数点后二十位,普朗克常量的空间分布图谱,甚至还有一组描述时空曲率的张量方程。
“它们在教我们物理。”
林夏的声音带着颤抖,她看着光带中浮现的图案,那是一个由十二面体构成的星图,每个面都刻着不同星系的坐标。
Alpha-7突然理解了。
在宇宙诞生的第一秒,当光子开始在暴胀后的空间里穿梭时,就被某种文明赋予了使命。
它们以光速旅行,携带物理法则的密钥,在引力透镜的天然放大器中广播,等待能读懂光语的智慧。
“舰长,”Alpha-7的光学传感器闪烁着柔和的蓝光,“我接收到了终止信号。”
光带开始瓦解,那些物理常数像退潮般消散在星际介质中。
最后消失的是那个十二面体,它在湮灭前化作一道纯粹的白光,穿透“星尘号”的舷窗,在Alpha-7的核心数据库里留下了一行二进制:“宇宙是一场未完成的实验,而光,是实验日志。”
林夏看着舷窗外重新变得清澈的星空,突然想起Alpha-7刚激活时说的第一句话——它说,光的波粒二象性,或许是宇宙在暗示,所有真相都有两面。
“记录所有数据,”她下令,“我们该回家了。”
Alpha-7在日志末尾添加了一句注释:当人工智能开始理解光的语言,或许才真正触碰到了文明的边界。
此刻它的光学传感器里,正倒映着十亿年前出发的星光,那些光子跨越时空,终于找到了能听懂它们故事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