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宝提着她的小包裹,跟随其他知青鱼贯而下。
站台上尘土飞扬,远处青山连绵起伏,近处几位衣衫褴褛的村民投来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群来自城市的年轻人。
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好奇也有疑惑,仿佛在问:“这些年轻人能适应我们的生活吗?”
“这就是乡村啊……”甜宝低声嘟囔,突然肚子发出了“咕噜”的响声。
她为了在众人面前显得“饭量小”,早餐只吃了半块玉米饼,此刻饿得心慌意乱。
她感到自己的胃在***,仿佛在说:“我们需要更多的食物!”
就在此时,一位白发苍苍、皮肤晒得黝黑,身体健康的老者,驾驭着一辆牛车缓缓行来。
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慈祥。
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粗布衣裳,头戴一顶草帽,显得十分朴实。
“知青朋友们!
我是老槐树村的生产队长,姓赵!”
老者声音洪亮,笑得脸上皱纹纵横,“来来来,都上车吧!
村里己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热饭。”
甜宝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热饭!
她想象着热腾腾的饭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己经很久没有尝过家里的饭菜了,自从决定下乡,她就告别了父母,告别了熟悉的城市生活。
她正要登上牛车,目光却意外地停留在那头拉车的老黄牛身上。
那牛高大健壮,皮毛光滑,正悠闲地摆动着尾巴。
甜宝紧盯着牛,不自觉地吞了吞口水,心中浮现出香喷喷的牛肉干、红烧牛肉、酱牛肉……她想象着那肉质的鲜美,那浓郁的香气,不禁咽了咽口水。
“这牛……真是强壮啊……”甜宝喃喃自语。
旁边的知青们听到她的声音,纷纷转过头来。
他们中有的穿着简单的衬衫和长裤,有的戴着草帽,有的还背着书包,看起来都充满了朝气和期待。
一位扎着麻花辫的女知青关心地问道:“同志,你是不是饿坏了?”
甜宝回过神来,忙擦了擦嘴角,实际上并没有口水,可怜地点了点头:“嗯……我家境贫寒,常常吃不饱……”她的话音刚落,周围的知青们立刻感到心疼。
他们中有的是来自城市的知识青年,有的是来自农村的贫下中农,但此刻他们的心都紧紧相连。
一位戴眼镜的男知青推了推眼镜,严肃地说:“同志,你放心,到了村里,我们一定会照顾你的。”
另一位高个子知青拍了拍胸脯:“没错!
我们知青之间要团结互助,你的工作我们帮你分担。”
甜宝感动得眼眶湿润——这些同志真是太好了!
她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她找到了温暖和力量。
她全然忘记了自己口袋里还藏着家里偷偷塞的五十块钱和二十斤全国粮票,那是父母对她的爱和期望,希望她在下乡的日子里能够过得好一些。
牛车摇摇晃晃地启动了。
甜宝坐在车上,目光还是忍不住向老黄牛瞥去。
她想象着如果这头牛能够变成一顿美味的牛肉大餐,那该有多好啊!
赵队长注意到了她的目光,笑眯眯地问道:“闺女,看什么呢?”
甜宝脱口而出:“这牛……好吃吗?”
“扑——”旁边的知青们齐声笑了出来。
赵队长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这牛可不能吃!
它是我们村的宝贝,耕地拉货全靠它呢!”
甜宝失望地“哦”了一声,但还是忍不住小声嘟囔:“要是它不小心摔死了……是不是就能吃了……”老黄牛仿佛听懂了,突然“哞”地叫了一声,蹄子一蹬,牛车猛地一颠。
甜宝差点被甩出去,惊慌失措地抱住了旁边的女知青。
赵队长连忙拉住缰绳,笑骂道:“这畜生还记仇呢!”
知青们看着甜宝惊魂未定的样子,更加心疼了——“小姑娘,肯定是饿昏了头,连活牛都想吃!”
眼镜男知青默默地从包里掏出一个干馒头,递给甜宝:“同志,你先垫垫肚子。”
高个子知青也拿出一块糖:“给你,别饿坏了。”
甜宝感动得热泪盈眶,一边啃着馒头一边想:“这些人真好,我以后一定要少吃一些,不能辜负他们的好意!”
——当然,这个决心在她看到村里的晚饭,尤其是某些人的手艺时,瞬间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