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桶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1.初遇货郎天刚蒙蒙亮,林晚秋就背着竹篓出了门。

分家得来的两亩薄田在西坡,是出了名的盐碱地,但眼下她顾不上这些。

挖回的山药还剩几根,她小心地切成薄片,用破陶罐煮成糊糊喂给了弟妹。

林小草的腹胀稍微缓解了些,但孩子仍然虚弱得睁不开眼。

**必须换到盐和药。

**这个念头驱使她走向县城方向。

临行前,她用树枝和破布条编了个简易的陷阱,放在柴房门口——王氏绝不会善罢甘休。

---通往县城的土路被雨水泡得泥泞不堪。

林晚秋赤脚走着,脚底板被碎石硌得生疼。

路过一片野蒜丛时,她突然停下脚步。

**野蒜在城里能卖钱。

**她蹲下身,用石片小心地挖出蒜头。

原主的记忆告诉她,县城"福满楼"的掌柜最爱用野蒜腌小菜,一斤能换三个铜板。

日头渐高时,她终于望见了县城的土墙。

城门处排着长队,几个衙役正挨个搜查进城的流民。

"路引呢?

"一个满脸麻子的衙役拦住她。

林晚秋低下头,故意让头发遮住脸:"大人,俺娘病了,进城抓药......""滚远点!

"衙役一脚踢翻她的竹篓,野蒜撒了一地,"最近流民闹事,没路引的一律不准进!

"她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正要弯腰捡蒜时,一只布满老茧的手先一步伸了过来。

"刘爷,这丫头是我侄女。

"抬头看见个挑担的货郎,西十来岁,脸上带着讨好的笑。

他从怀里摸出个铜钱塞给衙役:"孩子不懂事,您多包涵。

"衙役掂了掂铜钱,不耐烦地挥手放行。

---2.讨价还价"多谢大叔。

"进城后林晚秋低声道谢。

货郎摆摆手:"我姓张,常在林家村走动。

"他瞥了眼她的竹篓,"野蒜卖给福满楼?

他们现在压价到两文一斤了。

"林晚秋心头一紧——这点钱连半斤粗盐都买不起。

"不过......"张货郎压低声音,"你要是会腌,我按五文一斤收。

"她眼前一亮。

现代农学院下乡支教的经历派上了用场:"用米醋加粗盐,掺点野花椒,腌三天就能去腥提鲜。

"张货郎惊讶地打量她:"丫头懂得不少啊?

""我娘......生前教的。

"她含糊其辞,迅速转移话题,"大叔能借我点盐和醋吗?

明天还您双倍。

"货郎犹豫片刻,从担子里取出个小陶罐:"这里头是醋渣,盐我只能匀你一小把。

"她在城墙根找了块平整石头,现场处理起野蒜。

去皮、切根、浸泡......动作娴熟得不像个村姑。

张货郎越看越惊讶,最后主动提出:"你要是能教我这个腌法,今天的蒜我按八文一斤算。

"日头偏西时,交易达成。

林晚秋怀里揣着二十三个铜板,手指因为长时间剥蒜***辣地疼。

但此刻她顾不得这些,首奔药铺而去。

---3.谨慎用药"观音土胀腹?

"药铺伙计斜眼瞥她,"三文钱的巴豆汤,拉干净就好了。

""不行!

"她急声道,"孩子才五岁,巴豆太猛。

"伙计不耐烦地摆手:"那就十文钱的陈皮汤,慢慢调理。

"她咬牙付了钱,又用五个铜板换了小包粗盐。

路过粮店时,金黄的黍米让她驻足良久,但最终只是买了半斤最便宜的麦麸——剩下的钱得留着当本钱。

回程路上,她在野地里采了几株蒲公英。

这种野菜既能充饥,又有消炎作用。

---4.像娘还在的时候暮色西合时,林家老屋出现在视野中。

柴房门大敞着,她心头一紧,快步冲进去——王氏正带着儿子林宝儿翻箱倒柜!

"贼丫头!

"王氏看到她立刻尖叫,"又偷我东西,把簪子交出来!

"林冬生护着妹妹缩在墙角,脸上多了道新鲜的血痕。

林晚秋的目光扫过门口——她设的陷阱被触发了,但只绊倒了王氏带来的簸箕。

"簪子?

在族长那儿。

"她冷静道,"您要不信,现在就去问?

"这招奏效了。

王氏脸色变了几变,最终拽着儿子骂骂咧咧地走了。

临走前,林宝儿故意踩烂了她留在墙根的蒲公英。

确认人走远后,林晚秋立刻拴上门,从怀里掏出药包:"小草,把这个喝了。

"陈皮汤很苦,孩子喝一口就吐了。

她不得不掰开小草的嘴,一点点灌进去。

林冬生在一旁默默用麦麸煮糊糊,眼里闪着泪光。

"阿姐......"他突然开口,"你今天......不一样了。

"林晚秋手一顿,随即继续喂药:"哪里不一样?

""像......像娘还在的时候。

"这句话像把钝刀,狠狠扎进她心里。

她放下药碗,从灶膛里扒出几块炭,在墙上画了个奇怪的符号。

"从今天起,我教你们识字。

"她轻声道,"第一个字——米。

"林冬生的独眼瞪大了。

在这个九成村民都是文盲的年代,识字意味着什么,他比谁都清楚。

夜深了,破屋的墙缝里透进月光。

林晚秋清点着剩下的七个铜板,听见老鼠在房梁上窸窸窣窣。

明天,她要去西山看看那个救她的猎人。

明天,她要开始改良那两亩盐碱地。

明天......林小草在睡梦中咂了咂嘴,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角。

---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