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来他像只惊弓之鸟,周辰翻报纸时的窸窣声、王磊谈论粤东天气的闲扯、甚至食堂电视里一闪而过的 “粤东新闻”,都能让他心跳漏掉半拍。
那些关于 “疫情物资哄抢事件” 的记忆碎片总在眼前闪现 —— 新闻里 “追查源头” 的红色印章、商户被 “罚款三倍” 的处罚单、仓库里堆积如山却无法出手的物资,每一幕都像冰锥扎在太阳穴上。
校医院门口的玉兰花落了满地,被往来的皮鞋踩成软烂的白泥。
林铎攥着复诊单站在走廊,听见诊室里传来李医生的声音:“轻微脑震荡最怕二次撞击,这两周别参加剧烈活动。”
他摸了摸后颈,那里的肿块消了些,却总像贴着块冰,冻得人发慌。
候诊椅上坐着两个穿粉色护士服的女生,手里的病历夹啪嗒掉在地上。
“最近感冒的人真多,” 矮个护士捡东西时说,“昨天儿科一天收了二十多个发烧的,输液室都满了。”
高个护士往门口瞥了眼,手肘撞她一下:“换季都这样,咱们科的感冒冲剂都快卖完了。”
林铎的指尖微微收紧。
他故意把脚步放重些,塑料拖鞋在水磨石地上蹭出沙沙声。
两个护士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头整理药盘,不锈钢镊子碰撞的脆响在安静的走廊里格外清晰。
“护士姐姐,” 林铎摸出复诊单晃了晃,“最近感冒流行吗?
我宿舍有人咳嗽,要不要买点药预防?”
高个护士笑了笑,口罩上方的眼睛弯成月牙:“多喝热水少熬夜就行,年轻人抵抗力强。
真要买就去药房拿盒 VC 银翘片,便宜又管用。”
她转身往药房走,白大褂的下摆扫过候诊椅,带起一阵消毒水的冷风。
矮个护士补充道:“别扎堆去网吧就行,那地方空气差,容易交叉感染。”
诊室里的风扇转得比上次更慢,李医生的钢笔在病历本上停顿片刻:“怎么脸色这么差?
是不是没休息好?”
林铎盯着墙上的人体解剖图,喉结动了动:“宿舍有人感冒,担心被传染,想问问平时该注意什么。”
钢笔尖在纸上洇出个墨点。
李医生摘下老花镜擦了擦:“勤洗手,开窗通风,少去人多的地方。”
他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张宣传单,“下周有个夏季传染病预防讲座,来听听吧,对你有好处。”
林铎接过宣传单,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
他攥着复诊单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划出短促的尖叫:“谢谢李医生,我一定去。”
出门时撞见抱着药箱的矮个护士,对方手里的葡萄糖注射液晃出细碎的涟漪,像他此刻乱成一团的心绪。
那些 “追查源头” 的新闻画面突然涌来,记者举着话筒追问 “谁是最大的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人”,镜头扫过被查封的仓库,蓝色封条上的 “待查” 二字刺得人眼睛疼。
走出校医院时,阳光突然变得刺眼。
林铎沿着围墙根慢慢走,玉兰花瓣落在他的肩膀上,像些无声的符号。
他摸出诺基亚 3310,通讯录里 “王磊” 的名字闪了两下,终究还是按了取消 ——“罚款三倍” 的数字在脑海里跳动,现在任何大规模采购的念头都可能引火烧身。
图书馆的玻璃门在身后合上,隔绝了外面的蝉鸣。
林铎首奔医学区,指尖划过《传染病学》《临床呼吸系统疾病》的书脊,停在最角落的《中国瘟疫史》上。
书页里夹着的借阅卡显示,上次被人翻看还是 1998 年,泛黄的纸页记载着 1910 年东北鼠疫、1959 年流感大流行,字里行间的恐慌隔着时空扑面而来。
他突然想起某次疫情报道里,记者拿着交易记录追查供应链的画面,那些清晰的转账记录像路标,把囤货商的底裤都扒得一干二净。
他抱着书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树叶在 “流感” 两个字上跳动。
林铎的指尖在这两个字上反复摩挲,首到纸面起了毛边。
邻座的女生翻书时带出张剪报,标题写着 “板蓝根可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来源是 1999 年的《健康报》。
离开图书馆时,借阅处的老师正对着电话抱怨:“那批新到的医学期刊怎么还没到?
都催了半个月了……” 林铎的脚步顿住 —— 如果记忆里的那些画面终将发生,这些滞后的信息就像蒙眼布,会让多少人在毫无防备中陷入慌乱?
而那些被 “罚款三倍” 的商户,或许就是因为没看透信息差里藏的陷阱。
他沿着操场走了三圈,球鞋踩在塑胶跑道上发出规律的闷响。
周辰他们正在打友谊赛,王磊的欢呼声隔着铁丝网传过来:“铎子,下来一起玩啊!”
林铎挥挥手,目光却飘向校门口的公交站牌 —— 去火车站的 23 路车正要发车,车身上的广告写着 “羊城,梦想起航的地方”。
一个念头突然清晰:“零散采购,绝不留大量交易记录”,就像鱼儿在水里游动,不能留下连续的波纹。
口袋里的中介纸条被攥得发皱。
林铎突然往公交站跑,帆布鞋带松了也顾不上系。
他要去赚第一笔启动资金,但绝不能碰那些地下赌球 —— 记忆里 “囤货被查” 的画面太过清晰,任何触犯规则的事都可能引火烧身。
中介公司在火车站旁的老旧写字楼里,楼道里弥漫着廉价盒饭的气味。
穿花衬衫的经理把市场调研表拍在桌上:“给医药公司发问卷,一份五毛,日结。”
林铎盯着表格上 “近期购买的药品” 一栏,突然抬头:“能不能指定调研内容?
比如…… 板蓝根、口罩、体温计?”
经理叼着烟吐了个圈:“你小子事还挺多。
行,明天带十个人来。”
林铎的心跳漏了一拍 —— 他不仅能赚钱,还能拿到第一手的市场数据,这比盲目行动靠谱百倍。
尤其是那些中小药店的分布,说不定就是未来分散采购的关键节点。
第二天清晨的露水还挂在树叶上,林铎己经带着九个***学生在市场门口***。
他把印着 “家庭常备药品” 的问卷分下去,特意叮嘱:“多问老年人,记清楚他们说的购买渠道,特别是那些小区门口的小药店。”
自己则守在保健品区,假装看钙片,耳朵却捕捉着促销员的每句话。
“阿姨,买点板蓝根吧,最近换季容易感冒。”
穿红马甲的促销员往老太太篮子里塞,“现在买三送一,比药店便宜。”
林铎的笔尖在问卷背面飞快记录:城南超市,板蓝根 3.2 元 / 包,买三送一,库存充足。
旁边特意注明:斜对面巷内有 “康民小药店”,老太太说 “老板能定货”。
中午收工时,问卷在他怀里堆成小山。
林铎蹲在路边统计数据,阳光晒得他后颈发烫:10 家药店里,8 家有促销活动,70% 的受访者表示 “听说过但没买过”,只有两位老太太说 “儿子从羊城寄了两箱回来,说那边流行喝这个”。
最后这个信息被他用红笔圈起来,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问号,备注:“羊城散户行为,或反映局部趋势”。
经理把皱巴巴的钞票拍在他手里,共 187 块。
林铎捏着钱往公交站走,路过药店时忍不住停下脚步。
玻璃柜台里的板蓝根摆得整整齐齐,价签上 “2.8 元” 的字样刺眼得很。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钱,突然冲进旁边的文具店,买了本厚厚的笔记本 —— 他要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库,把所有零散的线索都串起来。
回到宿舍时,周辰正对着电脑屏幕咋舌:“快看新闻,巴西队热身赛赢了三个球!”
林铎凑过去,屏幕右下角的弹窗突然跳出来:“全国多地进入流感高发期,疾控中心提醒做好防护。”
他的呼吸骤然停住,手指死死按住桌面 —— 寻常的季节交替,似乎正藏着不寻常的信号。
“你怎么了?”
周辰推他一把。
林铎摇摇头,翻开新笔记本写下第一行字:5 月 21 日,多地进入流感高发期,超市板蓝根促销,药店库存增加。
然后顿了顿,郑重写下:“羊城 —— 中小药店 —— 分散采购”,每个词之间用箭头连接,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盾牌。
窗外的风突然变大,吹得窗帘猎猎作响,像在呼应他心里那个越来越坚定的念头: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提前做好准备总没错,关键是要找到一条既能自保、又不触碰红线的路。
夜幕降临时,林铎揣着问卷数据和赚来的钱,悄悄去了趟王磊宿舍。
对方正对着足球杂志流口水,他把一袋刚买的橘子放在桌上:“上次说的板蓝根,帮我留意着,有新货告诉我。”
王磊头也没抬:“还惦记呢?
我爸说最近进了批白云山的,要不要给你留两箱?”
“不用,” 林铎剥开橘子,酸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他要的不是批量囤积,而是建立分散的渠道,这样既能避开不必要的注意,又能在需要时拿到物资 —— 这是他反复琢磨出的安全方案,像条贴着河床游走的鱼,既能借水之力,又不会掀起惊涛骇浪。
尤其是那些分布在老城区的小药店,说不定就是最安全的采购点。
离开时,走廊里的公告栏新贴了张通知:“夏季传染病预防讲座,下周三下午三点。”
林铎盯着通知上 “校医院李医生主讲” 的字样,突然笑了。
他要去听这场讲座,不是为了学预防知识,而是想从专业人士的讲解里,捕捉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或许能找到更多关于中小药店的信息。
夜风带着玉兰花的香气吹过来,林铎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本,纸张的棱角硌着掌心。
他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条没人理解的路上,每一步都可能踩空,但记忆里那些模糊的警示、混乱的场景、失控的价格,都在推着他往前走。
起风了,这次比上次更急。
林铎抬头望向南方,那里的夜色深沉如海,而他手里的那本笔记本,正像一叶小小的舟,载着他驶向未知的浪涛。
下周三的讲座,会让他找到更多线索吗?
他不知道,但脚步己经朝着那个方向,坚定地迈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