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安路以前叫什么路

槐安路以前叫什么路

作者: 有点文化的差生

悬疑惊悚连载

《槐安路以前叫什么路》内容精“有点文化的差生”写作功底很厉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林慧陈默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槐安路以前叫什么路》内容概括:1 午夜的红单雨幕里的诡异指晨一点十七江城市的雨还没陈默的电动车碾过文昌路积满水的坑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裤冰凉的寒意顺着布料往上手机支架上的屏幕突然亮不是惯常的系统派单提示而是一声短促的“叮咚”,像有人在耳边轻敲了下玻璃腾出一只手划开屏美团众包的界面上跳出一条特殊订单——“用户指定骑手:陈默”。这种情况半年遇不上一陈默揉了揉发酸的眼指尖在湿滑的屏幕上...

2025-10-15 08:49:28

1 午夜的红单雨幕里的诡异指定 凌晨一点十七分,江城市的雨还没停。

陈默的电动车碾过文昌路积满水的坑洼,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裤脚,

冰凉的寒意顺着布料往上爬。手机支架上的屏幕突然亮了,不是惯常的系统派单提示音,

而是一声短促的“叮咚”,像有人在耳边轻敲了下玻璃。 他腾出一只手划开屏幕,

美团众包的界面上跳出一条特殊订单——“用户指定骑手:陈默”。

这种情况半年遇不上一次。陈默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指尖在湿滑的屏幕上顿了顿。

收件地址是老城区槐安里17号,商家是巷口那家24小时营业的“粥香园”,

订的是两份香菇鸡丝粥,备注栏里的字透着说不出的古怪:“放门槛左侧青石板上,勿敲门,

勿通话,餐费已付,额外加赏两百。” 订单生成时间显示00:00,收餐人一栏是空的,

头像却格外扎眼——半轮残月嵌在墨色背景里,月亮边缘像是被什么东西啃过,缺了个小口,

透着股阴冷的劲儿。 “又是槐安里。”陈默低声骂了句,左手下意识攥紧了车把。

那片老城区拆了一半,断壁残垣间藏着数不清的岔路,导航在那儿从来都是摆设,

上次送单到附近的“槐安里3号”,绕了四十分钟才找到地方,

回来后电动车电瓶莫名其妙亏了电,连充电器都烧得冒了烟。

但两百块的赏钱实在太诱人了。母亲住院的催款单还压在出租屋枕头下,

红色的“欠费”印章像道血痕,主治医生昨天打电话说,再凑不齐五千块手术费,

就得停掉进口消炎药。两份粥的提成加赏钱,能凑够十分之一,够撑到周末。 陈默咬咬牙,

点了“确认接单”,调转车头往槐安里方向骑。雨刮器徒劳地左右摆动,

挡风板上的水珠顺着纹路往下流,像一道道没擦干净的泪痕。路过“粥香园”时,

老板娘正趴在柜台上打盹,听见推门声抬头看了眼,递过打包好的餐盒:“又是去槐安里?

那地方邪性,前几天有个骑手送完单,回来发现餐盒里多了根头发,黑长黑长的,

不像活人的。” 陈默没接话,接过餐盒塞进保温箱。餐盒是热的,

隔着箱子都能闻到香菇的香味,可他心里却凉飕飕的——刚才老板娘说“又是去槐安里”,

可他这是第一次接这儿的单。 越靠近老城区,路灯越稀疏。

穿过那块刻着“槐安里”的石牌坊时,手机信号突然变成一格,

导航女声卡顿着重复:“已偏…偏离路线…重新规…规划…” 最后“咔”一声黑屏,

再亮起时,屏幕上只剩那个残月头像在缓缓旋转,背景里隐约能听到女人的低吟,

像被捂住了嘴的哭声。 陈默心里发毛,凭着记忆拐进熟悉的岔路。

槐安里17号藏在两栋危楼之间,是间低矮的青砖瓦房,墙皮剥落得露出里面的黄土,

院门上的铜环锈得发黑,用手指一碰就能蹭下一层绿渣。门楣处挂着块褪色的红布,

被雨水泡得沉甸甸的,贴在门板上像片凝固的血渍。 门口果然有块青石板,

比周围的地面高出半寸,缝隙里长着青苔,在昏暗天光下泛着冷光,雨水落在上面竟不沾湿,

顺着石板边缘滑进泥土里,连个水痕都没留下。 陈默把餐盒轻轻放在石板上,

刚直起身要走,就听见院里传来细碎的脚步声——轻得像纸片在地上摩擦,一下,又一下,

慢慢靠近门板。他浑身一僵,下意识后退半步,眼角的余光瞥见门缝里溜出一缕白烟,

那烟在雨里竟不散开,像条细细的白蛇,顺着门板爬下来,直直缠上餐盒的提手。

“谁在里面?”他壮着胆子问,声音在雨幕里发飘,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

没有回应。但那脚步声越来越近,仿佛有什么东西正贴着门板往外看,

呼吸声透过门缝传出来,凉丝丝的,带着股焦糊味。陈默突然想起同行老周说过的怪事,

据说老城区有“鬼订单”,接了的人要么丢餐要么撞车,上个月三队的小王送完单,

车座底下多了把黄纸钱,吓得直接辞职回了老家。 他转身就往电动车跑,

慌乱中撞翻了墙角的陶罐,“哐当”一声,碎瓷片在雨里溅开,其中一块弹到脚踝上,

却没觉得疼,只透着股刺骨的凉。 骑出百米远,陈默忍不住从后视镜回望。

17号的院门开了道缝,一只苍白的手正从门缝里伸出来,指尖瘦得只剩骨头,

指甲缝里还沾着黑灰,刚碰到餐盒,门就“吱呀”一声合上了——那只手没有影子,

在雨夜里泛着青白的光,像块泡在水里的豆腐。 回到站点交车时,

站长老李正趴在桌上打盹,烟灰掉在油渍斑斑的衬衫上,烧出个小洞。

看见陈默浑身湿透的样子,老李递过来杯热茶:“又去槐安里了?那地方邪性,

我年轻时候在这儿当片警,半夜巡逻总听见巷子里有女人哭,进去看又啥都没有。

” 陈默接过茶杯,指尖碰到杯壁的温度,才觉得稍微活过来点。

他摸出手机想看看订单详情,却发现那条订单凭空消失了,连“历史订单”里都找不到记录,

像从未存在过。更诡异的是,钱包里多了两张崭新的百元钞,油墨味刺鼻,

边缘却带着种不属于人间的阴冷,捏在手里像攥着两块冰。 “钱呢?

”老李瞥见他手里的钞票,皱了皱眉,“刚那单赏钱这么多?” “不知道,订单没了。

”陈默把钱塞进钱包最里层,胸口发闷,“李哥,你知道槐安里17号住的是谁吗?

” 老李的脸色突然变了,把茶杯往桌上一放:“17号?那房子十年前就没人住了!

三年前着过大火,一对母女没跑出来,消防队员进去的时候,锅里还温着香菇鸡丝粥,

桌上摆着两副碗筷。” 陈默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撞在桌沿,热水洒了一地。

2 重复的订单消失的住户与白烟轮廓 第二天凌晨,同样是一点十七分,手机再次亮起。

还是槐安里17号,还是两份香菇鸡丝粥,备注和赏钱分毫不差,

连那个残月头像都一模一样。陈默盯着屏幕,指尖冰凉——昨晚的订单记录没了,

但那两张钞票还在钱包里,硬挺挺的,硌得胸口发慌。 他想拒单,

手指悬在“拒绝”按钮上方,却迟迟按不下去。母亲今天做检查,需要补交两千块的检查费,

他卡里只剩八百多。两百块赏钱,加上十块钱的粥钱提成,够凑够今天的费用。

陈默深吸一口气,点开了“粥香园”的商家页面,想看看有没有其他骑手接这附近的单,

却发现所有指向槐安里的订单,都显示“暂无骑手接单”。他犹豫了会儿,打开浏览器,

输入“槐安里17号 火灾”。

跳出的第一条新闻就是三年前的报道:2021年10月19日凌晨1点20分,

江城市槐安里17号发生煤气泄漏爆炸,房屋烧毁严重,屋内发现两名死者,

系房主林慧32岁及其女儿念念5岁,火灾原因初步判定为厨房煤气阀未关,

属意外事故。 新闻下面附了张现场照片,烧毁的房门旁站着个穿消防服的人,

手里拿着个变形的铁锅,锅沿上还沾着没烧完的香菇。

陈默的心脏猛地一缩——那锅香菇鸡丝粥,跟他昨晚送的一模一样。 他接着往下翻,

找到了林慧的生平简介:生前是做古董生意的,丈夫早逝,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为人低调,

很少跟邻居来往。有邻居在评论区留言说,火灾前晚,看见有个穿黑衣服的男人进了17号,

戴着手套和口罩,第二天一早才走,当时还以为是林慧的朋友,没太在意。 “死人下单?

”陈默倒吸一口凉气,后背爬满冷汗。他想起昨晚那只苍白的手,想起门缝里的白烟,

突然觉得胃里翻江倒海,冲到卫生间干呕了半天,只吐出些酸水。 犹豫再三,

他还是接了单。路过便利店时,特意买了串开光的佛珠——是上周小王辞职前转给他的,

说这是在灵隐寺求的,能辟邪,当时他还笑小王迷信,现在却紧紧攥在手里,

佛珠的冰凉触感稍微压下了些恐惧。 再次来到槐安里17号,雨停了,

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洒下惨白的光,把瓦房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个趴在地上的怪物。

青石板上干干净净,昨晚的碎瓷片不见了踪影,连他撞翻陶罐的地方都没留下痕迹,

仿佛那场碰撞也是幻觉。 陈默把餐盒放好,这次没立刻走,

躲在对面危楼的断墙后偷偷观察。那栋危楼已经拆了一半,钢筋裸露在外,像狰狞的骨头,

风一吹就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跟院里的脚步声混在一起,听得人头皮发麻。 月光下,

门楣上的红布轻轻晃动,像只垂死者的手。大约过了十分钟,院门没开,

青石板上的餐盒却突然消失了,像被什么东西凭空拿走,连个影子都没留下。紧接着,

院里传来轻微的碗筷碰撞声,“叮”一声,清脆得像冰块撞在一起,

还有个女人低低的说话声,模糊不清,却透着说不出的哀怨,像被水泡过的磁带。

陈默攥紧了手腕上的佛珠,突然觉得佛珠变得滚烫,烫得他差点松手,

手腕上留下一圈红印。他眯起眼睛往门缝里看,看见那缕白烟又冒了出来,这次烟更浓,

在月光下隐约凝成个女人的轮廓,怀里似乎还抱着个小小的身影,那身影动了动,

像是个孩子在撒娇。 “谁在那儿?”女人的声音突然响起,清晰得像在耳边,

没有丝毫距离感。 陈默吓得心脏差点跳出来,转身就往电动车跑,脚底下绊了下,

差点摔在地上。电动车发动时发出“突突”的怪响,像是没油了,他用力拧着油门,

直到骑出石牌坊,才敢回头看——17号的院门已经关上了,红布在月光下飘着,

像在跟他告别。 回到站点,陈默第一件事就是查订单。还是消失了,

钱包里却又多了两张百元钞。四张钞票叠在一起,寒意透过布料渗出来,

他赶紧把钱塞进最里层的口袋,像是怕被什么东西盯上。 老李见他脸色惨白,

递过来根烟:“我劝你别接那单了。刚才调度室打电话来,

说系统里根本没有槐安里17号的订单记录,所有指定你的信息,

都是从个境外服务器发过来的,IP地址查不到源头。” 陈默的手一抖,烟掉在了地上。

境外服务器?难道是什么恶作剧?可那四张钞票是真的,昨晚的脚步声也是真的。

他突然想起新闻里说的,林慧是做古董生意的,会不会是她的魂魄被困在这儿,

想通过订单传递什么信息? “李哥,你知道林慧的女儿叫什么吗?”陈默捡起烟,

声音发哑。 “好像叫念念,”老李挠了挠头,“当时新闻里提了一嘴,说那孩子才五岁,

挺可怜的。怎么了?” 两份香菇鸡丝粥,两副碗筷,母女俩……陈默突然觉得喉咙发紧,

眼眶有点热。他想起住院的母亲,每次他去送饭,母亲都会把肉夹给他,说自己不爱吃。

或许林慧和念念,只是想再吃一顿一起吃饭的饭。

3 冥币与指纹铜钱与录音笔的线索 第三天的订单准时出现。 这次陈默没有犹豫,

接了单后直奔“粥香园”,

还多买了袋热牛奶和个肉松面包——是念念这个年纪的孩子爱吃的。

他从家里翻出个旧录音笔,塞进外套口袋里,想录下院里的声音,

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收餐。 刚到17号门口,就听见院里传来小孩的笑声,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山庄凶杀案事件
  • 柳软桃花浅什么意思
  • 活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
  • 重生神探追凶录短剧
  • 香软桃花
  • 中国最后一位道士
  • 软陶花手链编织教程
  • 嘘请按规则行事听到声音别回头小说
  • 怎么做一个道士
  • 嘘别回头她在你身后
  • 活在阳光下沐浴在春风里
  • 活在阳光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