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余波、残响与未竟之言

弦上之神 又谈喜欢 2025-10-17 20:50:01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意识像是从深海中艰难上浮的潜水者,缓慢而沉重。

首先恢复的是听觉,模糊的、规律的“嘀嗒”声,像是某种仪器在运行。

然后是嗅觉,一股消毒水特有的、干净却刺鼻的气味钻入鼻腔。

最后是触觉,身下是略显坚硬的床铺,身上盖着薄薄的被子。

李默猛地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洁白的天花板和一盏结构简单的吸顶灯。

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中透进来,在床单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里是……医院?

他试图坐起身,一阵剧烈的头痛立刻袭来,如同有根钢针在太阳穴里搅动,让他忍不住闷哼一声。

他抬手按住额头,感觉浑身肌肉酸痛,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超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记忆是一片混沌的迷雾。

他只记得昨晚加班,然后下雨了,他撑着伞回家……之后呢?

之后发生了什么?

他努力回想,却只有一些支离破碎、毫无逻辑的画面闪过脑海——昏黄闪烁的路灯、地面上扭曲的阴影、一声凄厉的尖啸,还有……一抹触目惊心的白色?

以及,一种深入骨髓的、莫名的恐惧感。

这种恐惧并非源于具体的威胁,而是一种对于超出理解范畴的事物的本能战栗。

“你醒了?”

一个温和的女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一名穿着护士服的年轻女子走进病房,手里拿着记录板。

“感觉怎么样?

有没有哪里特别不舒服?”

“头……很痛。”

李默的声音有些沙哑,“我怎么会在这里?”

“你在城西那个废弃工业园区被人发现,昏迷在雨地里。”

护士一边记录着他的生命体征,一边用职业化的平静语气说道,“是路人报的警。

医生检查过了,除了有些虚弱和轻微脑震荡迹象,没有其他外伤。

你昏迷了大概……十二个小时。”

废弃工业园区?

昏迷?

李默的心猛地一沉。

那个地方,和他脑海中那些模糊的碎片对上了。

但他为什么会在那里昏迷?

他完全没有印象。

“警察在外面,想了解一下情况。

你如果感觉可以,我就请他们进来。”

护士说道。

李默点了点头,心头笼罩着一层不安的阴霾。

进来的是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眼神锐利的男警官,他自称姓王,身边跟着一位做记录的年轻警员。

“李默先生,对吧?”

王警官拉过一张椅子坐下,态度还算随和,“别紧张,我们就是例行询问。

你还记得昨晚在工业园区发生了什么吗?”

李默张了张嘴,那些混乱的碎片在脑中翻滚,但他根本无法将它们组织成一段合理的叙述。

他难道要说自己可能看到了超自然战斗,然后被一个会瞬移的白衣女子弄晕了?

这听起来像精神错乱的呓语。

“我……我不太记得了。”

他最终选择了部分实话,这也是他目前的真实状态,“我只记得昨晚加班回家,下雨了,然后……等我再有意识,就在这里了。

中间发生了什么,很模糊。”

王警官盯着他的眼睛,似乎在判断他话语的真实性。

“我们调取了附近的监控,看到你最后确实是走进了那个园区。

但园区内部没有监控。

发现你的路人说你一个人倒在空地上,身边只有一把伞,没有打斗痕迹,财物也没有丢失。”

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李先生,你最近有没有得罪什么人?

或者,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去那里……散心?”

这话问得委婉,但暗示性很强。

李默立刻摇头:“没有,我人际关系很简单。

也不是去散心,我只是……只是想抄个近路。”

这个理由说出来,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苍白。

王警官点了点头,没再深究,但李默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疑虑。

警方显然无法将这件事定性为案件,最终只能以“意外昏迷”结案,嘱咐他好好休息,有情况再联系。

警察离开后,病房里恢复了安静。

李默靠在床头,内心的困惑和不安却越来越浓。

警方的解释合情合理,但他身体残留的恐惧感和那些无法拼凑的记忆碎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另一种可能性。

那个白衣女子……她是谁?

“忘记今晚看到的……”这句话,是真实的记忆,还是昏迷中产生的幻觉?

还有,那个首接在他脑中响起的、更加清晰急迫的声音……“如果……如果你真的无法忘记……去‘暮色古籍馆’……找……暮色古籍馆”。

这五个字,如同用刻刀凿进他的脑海一样,清晰得令人心悸。

下午,在医生确认他无碍后,李默办理了出院手续。

回归日常的生活,一切都仿佛没有改变。

他回到公司,同事只是简单问候了他一句“听说你病了,没事吧”,便又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

他继续校对那些枯燥的书稿,参加冗长的选题会议,点外卖解决晚餐。

表面上看,他依然是那个普通的图书编辑李默。

但有些东西,己经不一样了。

他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

有时走在街上,他会突然听到一阵极其细微、仿佛来自极远之处的、类似金属震颤的高频声音,但侧耳倾听时,又什么都消失了。

有时翻阅书籍,指尖触碰到特定纸张时,会产生一种极其微弱的、如同电流穿过般的酥麻感。

更让他不安的是他的身体本能。

一次,一个同事从背后拍他肩膀想打招呼,他的手却几乎是在被触碰的瞬间,以一种他自己都无法理解的速度和角度猛地格挡开来,动作干净利落,把同事和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李默,你……练过?”

同事惊讶地问。

李默尴尬地收回手,支吾着解释:“可能……可能是最近看动作片看多了。”

他变得越来越沉默,时常会看着窗外发呆。

那座他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在他眼中似乎蒙上了一层陌生的薄纱。

那些曾经被忽略的、无法用科学解释的都市传说和新闻短讯,此刻在他心中拥有了全新的分量。

“暮色古籍馆”。

这个名字如同魔咒,日夜在他脑中回响。

它是什么地方?

在哪里?

要去那里找什么?

找谁?

理智告诉他,应该听从那个警告,彻底忘记那天晚上的一切,回归正常的生活。

但内心深处,一种被强烈压抑的好奇心与探寻真相的渴望,如同野草般疯长。

那种亲身经历的、超越常理的力量,那种与世界底层秘密擦肩而过的感觉,对他这样一个本质上对未知抱有好奇的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他感觉自己正站在一扇门前,门后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波澜壮阔的世界。

现在,他有机会选择是转身离开,还是推开它。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李默独自一人留在空无一人的编辑部加班。

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不再是书稿文档,而是一个打开的浏览器页面。

在搜索框中,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敲下了五个字——“暮色古籍馆”按下回车键的瞬间,他感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起来,既期待又恐惧。

搜索结果显示,相关信息并不多,大多是一些陈旧的地方志记录或零星的网络论坛提及。

它似乎是一个非常冷门、甚至可能己经不复存在的私人藏书机构。

他一条条地仔细翻阅,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在一篇十多年前的、关于本市旧街区变迁的博客文章中,他找到了相对详细的描述。

文章提到,“暮色古籍馆”位于老城区一条名为“柳荫巷”的胡同深处,馆主是一位姓陈的老先生,以收藏各种孤本、珍本和涉及地方野史、奇闻异事的冷门书籍而闻名。

但文章最后也提到,随着城市发展和老城区改造,那里近些年己经愈发破败,很多老店铺都关门了,不确定古籍馆是否还在营业。

“柳荫巷……陈老先生……”李默默念着这两个关键信息,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的光芒。

他无法再欺骗自己了。

那晚的经历不是幻觉,那个警告和指引是真实的。

他身体的变化和脑海中无法驱散的残响,都在证明着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继续待在原地,被困惑和恐惧吞噬,只会让他发疯。

他必须去找到答案。

他关掉网页,清理了浏览记录。

窗外,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但他的目光己经穿越了这片熟悉的光海,投向了那个隐藏在城市褶皱深处的、名为“柳荫巷”的未知角落。

他拿起笔,在一张便签纸上缓缓写下“柳荫巷”三个字。

然后,在摇曳的台灯光晕下,他注意到自己拿着笔的右手食指指尖,正散发着一种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仿佛与周围空气产生共振的……淡银色微光。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