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站在天文台的观测台上,仰望着那片深不可测的夜空。
他的手指轻轻滑过冷冰冰的金属护栏,脑海里浮现出刚刚接收到的数据:一种从未见过的能量信号,在距离地球不到两万公里的高空骤然出现,且以极不符合地球物理规律的轨迹向大气层俯冲而来。
“林博士,信号再次加强,轨迹稳定,预计还有三分钟进入大气层!”
助手焦急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
林远深吸口气,强迫自己冷静。
他盯着屏幕上那条迅速逼近的红线,心跳却早己随着警报的节奏加快了数倍。
三分钟前,各国天文台几乎同时捕捉到这个异常目标。
官方称其为“阿赛尔飞船”,这个名字在几个小时内就传遍了全球新闻头条。
人们议论纷纷,猜测不休,但无论是阴谋论还是科学辩解,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地球,正被外星文明造访。
林远作为亚洲空间站的资深天体物理学家,过去二十年都在研究宇宙射线与深空观测,却未曾想过有朝一日会亲眼目睹“第一接触”的降临。
当初他选择这条道路,只是因为对星空的无尽好奇,却没想到,这份好奇会如此猛烈地被现实点燃。
“林博士,联合国安理会己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立即汇报观测结果。”
助理再次催促。
“明白,准备链接。”
林远深吸一口气,掏出口袋里的通讯终端,点击连线。
他的面容立即投射到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虚拟会议屏上,无数双眼睛在世界各地注视着他。
“各位,”林远简明扼要地汇报:“目标体积初步估算约为三百米长,能量反应超出地球科技现有认知。
它没有任何姿态调整或者减速迹象,正以约每秒十二公里的速度进入大气层。”
屏幕那头,联合国秘书长声音沙哑:“林博士,我们收到的民用观测影像显示,目标发出了蓝绿色的等离子尾迹。
是否确认它并非自然陨石?”
“可以确认,”林远点头,“它的轨迹呈现出明显的人为修正,而且其表面反射的频谱显示出复杂的金属合金成分。
我们可以断定——它是一艘人工飞船。”
会议室一片死寂。
人类社会的最高决策层此刻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紧了咽喉。
没人敢开口,没人敢轻易下结论。
“目标预计降落区域在哪?”
有人终于打破沉默。
“初步推测,目标将在华北平原西北部着陆。”
林远答道。
这片区域既有人烟稠密城市,也有广袤荒原,任何一次不受控的降落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灾难。
正当他思考着如何进一步补充信息时,会议屏幕弹出新消息——紧急:各国军方己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空天力量集结待命。
气氛霎时紧张到极点。
林远感到手心微微出汗。
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天文奇观,更是地球历史上最危险的外交时刻。
人类与外星文明的第一次正式接触,随时可能演变成灾难。
秘书长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林远博士,鉴于您对该目标的专业分析以及在天文物理领域的国际声誉,联合国请求您担任地球联合外交小组成员,协助与外星访客的初步沟通。”
林远愕然。
他没想到自己会被推到如此风口浪尖的位置。
外交?
他不过是个科学家,不懂权谋,也不擅长交涉。
但他明白,眼下没有人能退缩。
科学家代表理性和未知,或许正是人类与外星文明沟通时最需要的一环。
他点头:“我接受任务。”
会议结束,林远刚从天文台走下台阶,外面己有数辆军用指挥车等候。
他被护送到最近的国际处置中心,那里早己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专家和官员。
此刻,所有人都在紧张地等待着,等待那个划破天际的蓝绿色光影落地,等待着人类历史新篇章的开启。
大屏幕正不断播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画面。
纽约、伦敦、莫斯科、北京——无一例外,所有都市的居民都在仰望夜空。
人们惊恐、祈祷、怀疑、欢呼,情绪如同潮水在全球蔓延。
社交网络更是沸腾一片,“阿赛尔”这个名字被打上数百万次标签,阴谋论、末日预言、救世神话混杂交织。
林远站在指挥大厅中央,心头如大海巨浪翻涌。
他知道,恐慌比星际飞船更具破坏力。
只有在最短时间内查明真相、建立沟通,才能避免全人类陷入无序的混乱。
“林博士,”一名穿着深蓝色制服的女官员快步走来,“我是联合外交小组执行官莉亚,接下来请您和我们一起,参与对阿赛尔飞船的初步应对。
我们己准备好多语种的交流方案,并调动了最顶级的人工智能辅助系统。”
林远点点头,努力让自己进入状态。
他知道,自己必须迅速适应角色——不仅是科学家,更是地球的使者。
这时,指挥大厅的警报骤然响起。
所有人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
画面中,夜空被一道炫目的蓝绿光芒划破,一艘庞大的飞船如同流星般坠入大气层,带着刺耳的音爆和令人心悸的震颤,缓缓逼近大地。
飞船表面的光芒宛如星河流转,复杂的符号在船体上交织闪烁。
林远的手紧紧握住身旁的桌沿,心跳得几乎要跳出胸膛。
此刻,他不再是个旁观者,而是人类与未知之间的桥梁。
阿赛尔飞船,降临地球。
大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仿佛每个人都在等待着下一个奇迹——或是灾难——的发生。
林远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屏幕尽头那道星影。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世界己经彻底改变。
——星影降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