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目标,是镇子边缘一座几乎被遗忘的荒废花园。
花园属于一位沉默寡言的年轻女孩,艾拉。
她曾经是个充满***的画家,但现在,她的画笔只能画出灰暗、扭曲的线条。
用她邻居的话说:“那姑娘,心里的颜色好像被什么东西偷走了。”
芙蕾雅拜访时,艾拉正对着一块空白的画布发呆,眼神比枯萎的绣球花还要空洞。
“我画不出星星了。”
艾拉的声音很轻,带着绝望,“它们本该是亮晶晶的,可我一落笔,就只有……一团漆黑。”
芙蕾雅没有立刻动用她的魔法。
她只是坐在艾拉身边,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个杂乱却别具美感的花园。
“你知道吗,”她语气轻松地说,“在我们那儿,如果一朵绣球花不开心,它也不会首接枯萎,而是会先把自己最漂亮的颜色藏起来,像个闹别扭的小公主。”
艾拉被这个奇怪的比喻吸引了,抬头看了她一眼。
芙蕾雅继续道:“所以,在给它浇水、讲故事之前,我们得先找到它把颜色藏哪儿了。”
她的指尖,一朵淡蓝色的绣球花苞缓缓绽放,“也许,我们可以先从帮你找回花园的颜色开始?”
征得艾拉默许后,芙蕾雅开始了工作。
她轻盈地走在荒草丛中,裙摆拂过之地,沉睡的绣球花根茎被唤醒,抽出新芽,绽放出蓝的、粉的、紫的团团花球。
小磷带领着蝶群在花间飞舞,碎光点点,将整个花园点缀得如梦似幻。
艾拉看着这几乎是一瞬间发生的奇迹,捂住了嘴,眼中第一次有了光亮。
“现在,”芙蕾雅转过身,笑容比阳光还耀眼,“让我们来看看,你把画星星的‘颜色’藏哪儿了。”
她再次动用织忆术。
花瓣与蝶翼的光芒温柔地探入艾拉的记忆。
她们看到了小时候的艾拉,在祖母的花园里,指着夜空数星星;看到了她第一次画出闪亮的星座,祖母欣慰的笑容……然后,画面陡变。
病床上的祖母,弥留之际,紧紧握着她的手说:“艾拉,别怕黑……天上的星星,会永远陪着你……”祖母去世后,巨大的悲伤笼罩了艾拉。
她不是画不出星星,她是不敢画。
她怕画下的星星,会像祖母一样,最终被无边的黑暗吞噬。
她把对光明的渴望和对失去的恐惧,混淆在了一起。
“看,”芙蕾雅引导着她,将记忆中祖母笑容的温暖、星光的清冷、绣球花初绽的喜悦,所有这些“颜色”的情感本质,一一剥离、放大,再织成一道柔和的光流,注入艾拉的心间,“星星从未离开,就像你祖母的爱从未消失。
它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你的记忆里,在你的画笔下,熠熠生辉。”
艾拉闭上眼,泪水滑落,但那不再是绝望的泪水。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画笔。
这一次,她没有犹豫,蘸着芙蕾雅为她“调和”出的、充满情感记忆的“色彩”,在画布上勾勒起来。
画面上,深邃的夜空中,繁星点点,闪烁着温暖而真实的光芒。
星空下,是刚刚重获新生的、绚烂的绣球花园。
在花园的秋千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和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妇人,她们依偎着,一同仰望着星空。
画作完成的那一刻,艾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
她的“颜色”回来了。
芙蕾雅悄悄离开了花园,身后是愈发繁盛的蓝蝶群和满园关不住的春色。
这个结局,带着泪水,却也充满了新生的希望。
“一个悲伤但被治愈的故事,”她对自己总结道,“还不错,至少比对付那个挑剔的钟楼幽灵要省心点。”
她知道,只要凡世还有这样的遗憾,她的旅程就不会结束。
而下一个故事,无论是喜是悲,都将在绣球花与蓝蝶的陪伴下,继续被编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