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转世重生 北疆磨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当扶苏再次有了意识,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陌生的身体之中,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北疆士兵。

他试着活动西肢,感受着这具新身体的力量与局限,心中五味杂陈。

记忆与灵力的封印让他暂时无法发挥出全部的能力,但他那深邃的眼眸中,依然透着前世的坚定与执着,仿若在这具平凡的躯壳之下,隐藏着即将燎原的星火。

初入军营,扶苏便面临着诸多挑战。

北疆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士兵们的住所简陋,饮食粗糙。

扶苏与同营帐的士兵们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夜晚,寒风透过缝隙呼啸而入,他只能裹紧单薄的被褥,在寒冷中努力入睡。

每日的伙食不过是些粗粮饼和稀粥,难以下咽,但扶苏从不抱怨,他深知这是磨砺自己的机会。

在军营的日常操练中,扶苏虽只是一名小兵,却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与智慧。

每次训练,他都全力以赴,每一个动作都如教科书般标准且高效,那专注的神情与矫健的身姿,很快引起了百夫长的注意。

“你这小子,倒是有几分机灵劲!”

百夫长带着赏识的笑容,重重地拍着扶苏的肩膀夸赞道。

“谢百夫长夸奖,末将只是想为守护北疆出份力。”

扶苏恭敬地回应,微微低头,眼神中却闪过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深邃。

一次偶然的机会,军队在北疆荒漠中遭遇了一伙匈奴的劫掠者。

战斗瞬间爆发,喊杀声震天,黄沙漫天飞舞,仿佛要将一切吞噬。

扶苏所在的小队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士兵们面露紧张之色,手中的兵器也因恐惧而微微颤抖。

扶苏却冷静地观察着敌人的阵型,那眼神犹如苍鹰锁定猎物一般敏锐,只见他微微眯眼,迅速扫视着匈奴人的队列分布,发现敌军的右翼较为薄弱,阵脚略显慌乱,且与中军的配合存在间隙。

“兄弟们,不要慌乱,随我从左翼突围!”

扶苏大喊一声,声音坚定而有力,如洪钟般响彻战场。

言罢,他率先冲向敌人的薄弱环节,身姿如猎豹般敏捷。

他压低身形,脚步轻快而灵活,巧妙地避开前方敌人刺来的长枪,侧身一闪,顺势用手中的剑斩断了一名匈奴士兵的手臂。

紧接着,他一个箭步上前,将剑刺入另一名敌人的胸膛,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被他的勇气所鼓舞,纷纷振作精神,紧紧跟上。

在激烈的战斗中,扶苏凭借着前世的战斗经验,巧妙地躲避着敌人的攻击,并给予致命反击。

他时而高高跃起,避开敌人横扫而来的长刀,在空中转身,将剑狠狠劈下,斩断敌人的兵器;时而蹲下身子,贴地滑行,用剑挑开敌人的下盘,使其失去平衡摔倒在地,然后补上致命一击。

他的剑如蛟龙出海,每一次挥舞都带着凛冽的杀意,匈奴劫掠者在他面前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脚下的黄沙。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令人胆寒的威严,仿佛来自地狱的修罗,让敌人不敢首视。

经过一番苦战,扶苏带领小队成功突围,并缴获了不少敌军的物资。

此役之后,他在军中的名声渐渐传开,士兵们对他钦佩有加,都愿意与他结交。

他们围坐在篝火旁,听扶苏讲述战场上的英勇事迹,眼神中充满了敬仰与向往。

一日,扶苏正在营帐外擦拭兵器,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只见蒙恬将军率领着一队亲卫巡视军营而来。

扶苏抬头望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往昔与蒙恬并肩作战的画面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但他很快掩饰住内心的波澜,眼神恢复平静,只是那握着兵器的手,不自觉地微微收紧。

蒙恬将军的目光在士兵们身上一一扫过,当落到扶苏身上时,不禁微微一怔。

这个小兵身上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那气质似曾相识,却又难以言明,让他不由自主地停下了目光。

“你叫什么名字?”

蒙恬勒住缰绳,问道,声音低沉而威严,目光紧紧地盯着扶苏。

“末将名叫苏生。”

扶苏低头恭敬地回答,心中却在思索着如何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与蒙恬建立联系,他的心跳微微加速,但表情依然镇定自若。

“苏生?

你在军中表现不错,本将军都有所耳闻。”

蒙恬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似乎想要从这个小兵身上看出更多的东西。

“多谢将军夸奖,末将只是尽自己的本分,保卫北疆,守护大秦。”

扶苏不卑不亢地回应,语气中透着对大秦的忠诚与对职责的坚守。

蒙恬点了点头,又与扶苏交谈了几句关于军事训练和北疆防务的问题。

扶苏的回答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对北疆的山川地形、敌军的作战特点以及己方的应对策略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让蒙恬对他越发感兴趣。

“日后你可多来将军营帐,与我探讨军事。”

蒙恬留下这句话后,便带着亲卫离开了。

扶苏望着蒙恬远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庆幸。

他知道,这是一个与蒙恬重新建立联系的绝佳机会,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必须更加谨慎行事,不能让任何人察觉到他的真实身份。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松开紧握的拳头,那掌心中,满是因紧张而沁出的汗水。

此后,扶苏时常前往蒙恬的营帐。

他们一起探讨兵法战术,分析北疆的局势以及大秦的未来。

在营帐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专注的面容。

扶苏小心翼翼地试探蒙恬对自己前世被赐死一事的看法,发现蒙恬始终对那道诏书心存疑虑,且对赵高、胡亥的行径极为不满。

蒙恬谈及此事时,眉头紧皱,眼神中透着愤怒与无奈,手中的拳头也不自觉地握紧。

有一次,蒙恬看着扶苏,若有所思地说:“苏生,你虽为小兵,却有大将之才。

有时我与你交谈,竟有一种与故友重逢之感,真是奇怪。”

扶苏心中一惊,但表面上仍镇定自若:“将军抬爱,末将只是对军事略有研究,能得将军教诲,是末将之幸。”

他微微低下头,眼神却依然坚定,心中暗自祈祷蒙恬不要过多追问。

蒙恬笑了笑,不再追问。

而扶苏则更加坚定了借助蒙恬的力量复仇的决心,同时也在努力寻找着解开记忆与灵力封印的方法,以便在合适的时机向蒙恬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携手拯救大秦于水火之中。

他在夜晚常常独自仰望星空,心中默默思索着下一步的计划,那眼中的星光,仿佛是他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念。

同时,扶苏也没有忘记张良的叮嘱,开始在北疆各地探寻奇人异士。

他听闻在深山中有一位隐居的老者,精通医术与兵法,便决定前去拜访。

在翻山越岭之后,他终于找到了老者的居所。

那是一座简陋的茅屋,周围种满了各种草药,微风拂过,药香西溢。

扶苏恭敬地站在茅屋前,说道:“晚辈听闻前辈在此隐居,特来拜见,望前辈能不吝赐教。”

他的声音诚恳而谦逊,眼神中透着对知识与力量的渴望。

茅屋中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你这年轻人,为何要来找我?”

扶苏便将自己的经历与抱负大致说了一遍,老者听后,沉默良久。

那沉默仿佛是对扶苏命运的思考与权衡。

“你有此等决心,实属不易。

但你要知道,这条复仇之路充满艰辛,你可能会会失去很多。”

老者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告诫与怜惜。

“晚辈不怕,为了大秦,为了正义,我愿付出一切代价。”

扶苏坚定地回答,眼神中透着无畏与决绝,那身姿在茅屋前如同一棵挺拔的青松,不惧风雨。

老者微微点头:“那我便助你一臂之力。

我可教你一些医术,一来可救治伤病士兵,二来也有助于你恢复自身的灵力。

至于兵法,你本就有一定基础,我只需为你指点一二,让你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战局。”

在老者的教导下,扶苏开始刻苦学习医术与兵法。

他白天在军营中训练、结交士兵,晚上便来到茅屋中学习,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在那简陋的茅屋中,扶苏借着昏黄的灯光,研读医书,背诵兵法口诀,不断提升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医术日益精湛,对兵法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北疆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逐渐向着自己的复仇与拯救大秦的目标稳步迈进。

他就像一颗在北疆土地上默默扎根生长的种子,等待着破土而出、改变天地的那一刻。

军营中举办了一场比武大会,旨在选拔出优秀的士兵进行重点培养。

扶苏自然也报名参加了。

比武场上,他一路过关斩将,无论是力量型的对手,还是以敏捷著称的敌人,都难以在他手下走过几招。

他巧妙地运用所学的兵法知识,将其融入到战斗技巧中,或攻或守,皆有章法。

每一场胜利,都赢得了周围士兵们的阵阵喝彩。

然而,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与猜疑。

有几个心怀不轨的士兵,暗中调查扶苏的背景,试图找出他的把柄,将他拉下马。

他们在军营中散布谣言,说扶苏来历不明,可能是敌国的奸细。

这一谣言迅速在军中蔓延开来,引起了一阵轩然***。

许多士兵开始对扶苏避而远之,甚至有些原本与他亲近的朋友也开始对他产生了怀疑。

扶苏面临着巨大的信任危机,但他并没有慌乱。

他深知,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保持冷静,用实际行动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主动找到蒙恬将军,向他坦诚了自己的处境,并请求将军给予他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

蒙恬将军看着扶苏坚定的眼神,心中暗自思索。

他决定给扶苏一个机会,让他带领一支小队去执行一项危险的任务——深入匈奴领地,探查敌军的军事部署。

扶苏欣然接受了任务。

他挑选了几个平日里与他关系较好、且信任他的士兵,组成了一支小队。

在出发前,他仔细研究了地图,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

他们趁着夜色,悄悄地潜入了匈奴领地。

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敌军的巡逻队,穿越了茂密的森林和险峻的山谷。

在匈奴营地附近,扶苏利用自己所学的医术,制作了一些***。

他们将***悄悄放入匈奴士兵的水源中,成功地迷倒了一部分敌军。

然后,扶苏带领小队潜入营地,迅速收集了敌军的军事部署情报。

在撤退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匈奴的追兵。

扶苏指挥小队成员利用地形优势,设下陷阱,成功地摆脱了追兵,安全返回了军营。

这一次的任务圆满完成,让扶苏彻底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那些曾经怀疑他的士兵们纷纷向他道歉,他在军中的威望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不仅如此,他还赢得了更多士兵的心,许多人都愿意追随他,为他效力。

扶苏知道,自己距离复仇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他在北疆的根基也越来越稳固,他将继续积蓄力量,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向赵高、胡亥等人发起致命的一击,拯救大秦于危难之中。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