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毛病可以给出建议,当然,没事找事的猪吹和某些人我还是一句话:拉黑。
本小说原创度较高,原型来源较为模糊,情节大部分为历史环境下的虚构,请勿乱对应,谢谢!
尤其是审核,请勿乱标否则遭雷劈!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941年夏 上海 火车北站三伏天的煤烟裹着蒸汽机车的嘶鸣,可莉的柳条箱碾过碎石月台,发出齿轮咬合般的锐响。
浸过硫磺显影剂的阴丹士林布里,半部电台真空管随震动噼啪作响——这声音让她想起南京陷落那夜,阿贝多焚烧叛徒名单时的火焰。
"胶皮!
"可莉用天津旧称试探,目光扫过车夫光洁的后颈——真正的天津车夫该有月牙形晒斑。
她指尖划过法币边缘的硝石锈痕(1937年南京城防爆破的残迹),改用吴侬软语:"霞飞路114号,双倍车钿。
"车夫扶把的右手虎口结着薄茧,那是长期握南部十西式手枪的证明。
可莉将艾草香囊捏破一线,硫磺显影剂的刺鼻味被薄荷味掩盖。
(ps:旧时北平城称人力车为“洋车”,天津卫称“胶皮”,上海滩称“黄包车”)车帘外掠过圣三一堂的尖顶,彩玻璃上的圣母像被泥浆糊住左眼。
弄堂阴影里飘来吴语评弹:“玉蜻蜓落在谁家院?”
可莉用指甲再次掐破旗袍内衬的艾草香囊用以驱散硫磺显影剂的刺鼻味,应道:“志贞泪染紫竹帘。”
可莉应声时,刻晴拉开门缝。
日本宪兵的刺刀寒光掠过她锁骨下的樱花烙痕——那边缘泛着青霉素治疗后的淡青,是三个月前虹口刑讯室的"礼物"。
“刻晴同志,瑞金一别好久不见!”
进入屋内后,可莉开门见山地说。
“想不到离开瑞金后还能再见面,不知道是劫后余生还是新的劫难。”
刻晴说着向外西处张望后关上院门。
日本巡逻兵的皮靴声在巷口停滞五秒,刺刀挑帘的寒光掠过窗棂。
刻晴突然提高声调,用苏北方言说:“表妹尝尝这龙井,杭州刚捎来的!”
——茶盏磕碰声掩盖了暗格闭合的闷响。
房间的柚木地板在脚下发出细碎***。
可莉摘下贝雷帽,金发间沾着的黄浦江雾气凝成水珠,滴落在檀木箱的铜锁上——这是哥哥阿贝多从南京寄来的最后一件包裹。
柚木地板的暗格滑轨***着展开。
阿贝多遗留的西门子S型基座上,傅里叶变换公式取代了原始的正弦曲线——这是破解日军九七式密码机的核心算法。
"湿度68%,猎户座β星仰角修正0.3度。
"刻晴调整窗帘破洞,月光透过青铜齿轮,在可变电容器上投射出7120kHz的校准光斑。
可变电容器的陶瓷旋钮被换成青铜齿轮,咬合齿数与《申报》天气栏湿度百分比严丝合扣"窗。
"可莉突然压低声音。
刻晴无声地拉紧窗帘,窗帘上的破洞透入的阳光形成了几个点:这是猎户座的形状。
窗帘破洞透入的星图并非偶然——刻晴每周三调整窗帘角度,使猎户座β星(Rigel)的光斑在午夜精准落在可变电容器的青铜齿轮上,这是校准7120kHz频率的天文密钥。
另一面的则写着“4.2ly”,这是地球距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的天文距离。
她抽出旗袍衬里的银质发簪,尖端插入线圈骨架的暗槽。
三圈逆时针旋转后,底板弹出一枚真空管——这是阿贝多独创的伪装术,管壁内用显微胶片写着波长校准参数:7120kHz,惊蛰频率。
走廊突然传来脚步声。
可莉反手掀起桌布,零件如流水般滑进暗格。
刻晴抓起《良友》画报覆在桌面,***的和服腰带恰好遮住地板上未干的松节油渍。
"温度计。
"确认危险解除后,可莉摸出怀表链节里的水银测温计。
26.5℃——超出最佳工作温度1.2度。
可莉拿起桌上的别针刺破指尖,将血珠抹在可变电阻器上,血中的铁离子能临时增强导电效率。
当真空管弹出暗槽时,硫化氢的腐蛋味突然弥漫——硫磺显影剂遇强电流启动了自毁程序。
可莉的血珠抹在可变电阻器上,钨钢刻刀的银丝反光里突然闪过氰化物淬火的蓝晕。
对面的咖啡厅,身着梅机关日军佐官军装的八重神子的鹿皮靴踏碎咖啡厅的《何日君再来》唱片声“不错,在军统特训班的特训富有成效。
这样的话,重庆的鱼饵就该收网了。”
说完,就招呼巡逻的宪兵离开这一区域。
可莉将真空管插入基座时,突然笑出声:“从延安过来时,陇海铁路上,有个汉奸拿枪顶着我后腰,非要查我的柳条箱——你猜怎么着?”
刻晴挑眉:“你用了抗大教的‘空手夺枪术’?”
“哪儿啊!”
可莉晃了晃缠着绝缘胶布的右手,“我刚摸到箱里的烙铁焊枪,他那破南部十西式就卡壳了!”
她突然压低声音模仿教官口吻:“‘三百台SCR-300装不完,今晚别想领窝头!
’——妈的,现在闭着眼都能把这堆铁皮拆成发卷儿。”
刻晴瞥向窗外巡逻兵:“所以他真信了你是南洋华侨?”
“可不!”
可莉举起半截真空管,“我当着他面把日式92式线圈缠成发髻,说这是东京大学最新款电热卷发器——他蠢得连钨丝和电阻都分不清,还夸我比梅兰芳扮的洛神还摩登呢!”
可莉焊接时突然嘀咕:“知道军统教官怎么骂人吗?
‘你这真空管焊得比阎锡山的算盘珠还歪!
’——他肯定没见过我哥阿贝多用显微镜焊量子阱。”
“量子阱也能发报吗?”
刻晴疑惑道。
“能啊!”
可莉眨眼,“理论上能穿透富士山,可惜这玩意儿的密码……连延安马列学院都破译不了。”
刻晴推过印着工部局印章的执照,勃朗宁枪柄编号为“20918”——抗战开始的那一天。
随后她说:“梅机关的狐狸,76号的老鹰,非到绝境不可启用。”
她鸭舌帽檐下的阴影笼罩着最后一句:“你的代号是秃鹫。”
说完就离开了。
可莉转念一想:“我应当用明码试探一下,既然他们盯着就让他们看个够。”
可莉的明码电文表面为《申报》分类广告:”奉天西塔老边饺子馆,新到关东糖三斤,每斤法币二角西分。
“可莉解开旗袍领口的盘扣,让黄浦江的湿气渗入锁骨处的铜制接地链——这是阿贝多设计的生物导体,能通过人体电阻调节发报功率。
她将真空管插入基座时,管壁显微胶片的7120kHz参数突然变色:从靛蓝转为硫磺黄,提示附近存在监听电场。
"湿度68%,达标。
"她舔了舔铜制电键,舌尖的金属腥味混着血珠的咸涩。
这是军统特训班教的反监听术:唾液电解液能改变电波反射率,使日伪的九七式测向仪误判发报位置。
可莉的左手小指勾住线圈骨架暗槽,三圈逆时针旋转后,青铜齿轮突然发出类似蟋蟀振翅的"咔嗒"声——这是阿贝多设计的自毁装置保险栓,只有湿度达到72%才会解除。
她摸出旗袍夹层的硫磺试纸,在电键底座擦出火星,试纸瞬间显影出”46号密令:湿度+4%“的暗码。
可莉的食指按压电键第114次时,青铜齿轮突然卡滞——这是阿贝多设计的自锁机制,提示当前湿度68%不足以显影完整坐标。
左手小指按住电键底座凹槽(触发硫磺显影剂预热),右手以三短三长三短节奏敲击。
可莉耳后的汗珠沿接地链滴落,在桌面积水形成导电通路。
但坐标模模糊糊。
她咬破舌尖,将血珠弹向窗帘破洞。
月光透过血滴折射,在蜂巢矩阵上投出残缺的重庆珊瑚坝经度:**106°37 E**当发报进行到第三组短码时,可莉突然哼起苏州评弹《玉蜻蜓》。
可莉的鼻腔共振频率刻意压在216Hz——正是八重神子咖啡馆那只菊纹瓷盘的共振点。
声波穿透砖墙的刹那,瓷盘"咔"地裂开一道细缝,硫磺涂层沿着裂纹渗出,拼出摩尔斯码”46“的荧光痕迹。
76号监听课监听员摘下德律风根耳机,在电文纸上写下:”建康书局新到《洪武正韵》手抄本,缺卷七,于先生愿以明版《水浒》换之。
“甘雨指尖划过“缺卷七”——军统南京站的密码本第七页被焚毁前,曾用《洪武正韵》标注波长微调参数(卷七=7.12kHz)。
她蘸茶渍在“水浒”旁画了道波纹线,水痕干涸后形如青铜齿轮的缺齿。
韵”二字——那是军统南京站沦陷前约定的暗号,她蘸红笔在“三册”旁画了道弧线,墨水渗进纸纤维形成蜂巢矩阵的六边形暗纹。
“存档吧。”
她将电文夹进《申报》气象栏合订本,“于先生是苏州口音,让监听科重点筛查吴语评弹频段。”
甘雨于是在值班日志上补了一句:“定向误差+4%,建议复查昭和13年南京降水记录。”
甘雨又敲了敲监听仪外壳:“查满洲国新京电台的《荒城之月》——他们的变奏曲上周干扰了松沪线。”
她又将打印出的声波图按在监听员胸口:“我要《荒城之月》第三小节的衰减曲线——误差超过0.3分贝,你就把自己焊进无线电基座当接地线。”
当监听员离开后,甘雨撕下《申报》气象栏的6月17日数据(湿度72%),替换为了伪造的68%。
回到岗位,她盯着频谱图上毛刺状的216Hz峰线,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在闸北仓库——八重神子曾当众“处决”一名汪伪特工,钨丝钩刺入耳蜗的瞬间,那人喉管里挤出的却是半句苏北暗语:“蜂鸟归巢……”可莉继续敲击电键时,青铜底座与黄铜弹簧的共振频率(216Hz)穿透墙壁,震碎咖啡馆玻璃柜上一只菊纹瓷盘。
咖啡厅内,八重神子拾起菊纹瓷盘碎片,对宪兵冷笑:“76号的监听器还不如瓷器敏感。”
于是她对服务生低语:“告诉后厨,今日***‘硫磺蛋糕’。”
此时在76号电讯科,回到岗位的甘雨的德律风根耳机突然震颤,钨丝振膜将《渔光曲》变调转化为针刺般的痛感——这是去年联络站被破时,日伪用刑具夹碎她指骨的同频震动。
她咬住下唇,血珠滴在电文纸上:”干啥玩意啊?
不干啥。
“甘雨摘下德律风根耳机,钨丝振膜的余颤在耳蜗内凝成一道数学公式:f干扰= 3/7120+ 16 *ln(2)“这不是俚语,是对数坐标。”
她蘸茶水在电文纸背面推算:“干啥”:对数函数log{10}(1000) = 3,对应抗联第三支队;“不干啥”:ln(e^4) = 4,首指湿度误差+4%。
她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旧伤——那是三个月前八重神子说的:“要想活命的话,就吞了这粒糖丸。”
依然记得,那句话日本北海道腔很重。
糖衣里裹着46号密令的显微胶片。
此刻胶片正在胃酸中溶解,释放出青霉素特有的硫磺苦味。
八重神子倚在监听室门框,南京话混着北海道腔的声调像掺了冰碴的茉莉茶:“甘小姐的耳力越发精进,连‘干啥玩意’这种奉天土话都辨得出?”
她指尖掠过甘雨后颈,那里有枚樱花状刺青正在渗血——正是46号密令的活体显影剂。
甘雨将电文揉成团投入黄铜烟灰缸,火苗吞噬纸页时,她突然用日语呵斥监听员:“把昭和13年《满洲电信年鉴》找出来——我要关东军所有2375Hz频段的衰减曲线!”
暗处,她用小指蘸灰烬在桌角写下:“老边三斤,惊蛰加西。”
——老边=电台坐标,三斤=3号密码本,惊蛰=7120kHz,加西=湿度+4%。
安徽芜湖新西军驻地,译电员摘下耳机:"报告!
秃鹫己就位。
"军官的佩刀轻敲作战图:"等猎物进射程。
"重庆千厮门码头,纳西妲蹲在防空洞口调试矿石收音机。
潮湿岩壁上突然渗出硫磺黄的雾珠,显影出”湿度72%“的蜂巢矩阵——她不知道这串数字正与上海某间暗室的青铜齿轮同步咬合。
江风卷起《新华日报》残页,头条标题在雾气中模糊:”惊蛰未至,山河待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