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哥哥
陈阳果然在那里。
他微微低着头,额前的碎发遮住了一点眼睛,宽大的、印着某个模糊运动品牌LOGO的蓝色运动服套在他身上,空荡荡的,衬得他肩膀更显单薄。
他安静地站着,像一幅被钉在热闹背景板上的剪影,格格不入。
“丽丽,”陈晚松开她的手,声音带着点歉意,“我今天不买糖了,我妈让我放学赶紧回家帮忙看店。”
这是个无懈可击的理由。
母亲周秀芬在镇上经营的那个小小的日用百货批发店,生意确实需要人手,尤其是在傍晚人流多的时候。
王丽丽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又笑起来:“哦,那好吧!
明天再说!
那我先走啦!”
她挥挥手,蹦蹦跳跳地朝着杂货铺跑去。
陈晚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攒动的人头里,才转身,快步走向那棵樟树。
“哥。”
她走到陈阳面前,轻轻叫了一声。
陈阳抬起头。
他的脸色在树荫下显得愈发苍白,嘴唇没什么血色,眼神里带着一种习惯性的、小心翼翼的平静。
“嗯。”
他应了一声,声音很轻,带着变声期前特有的清哑。
两人并排着,沉默地汇入放学回家的人流。
樟树镇的主街是用青石板铺就的,被经年累月的脚步磨得光滑。
街道两边是高低错落的店铺,挂着褪色的招牌:裁缝铺、五金店、理发店、还有镇上唯一的“新华书店”,门口的黑板上用粉笔写着“新到《故事会》”。
空气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油炸食品的油腻味、以及镇上那家老酱油厂飘出的、特有的咸鲜发酵气息。
**“陈老板家的!”
****“哟,陈老板的闺女和儿子!”
**偶尔有路过的、面熟的街坊邻居会笑着打招呼,语气里带着显而易见的讨好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陈晚能清晰地分辨出这其中的区别。
上辈子懵懂无知,只当是寻常的招呼,如今这32岁的灵魂却能敏锐地捕捉到那笑容背后的意味——是对父亲陈建国“成功”的敬畏和攀附。
陈阳只是更紧地抿了抿唇,头垂得更低了些,脚步加快。
陈晚则努力在脸上堆起一个属于十二岁女孩应有的、带着点腼腆和受宠若惊的笑容,脆生生地回一句“叔叔好”或“阿姨好”。
心里却一片冰凉。
这些表面的风光,不过是父亲酒醒后可能短暂流露的温情,或者更可能,是下一次风暴来临前的虚假宁静。
**“哐啷——!”
**一声尖锐刺耳的碎裂声,毫无预兆地撕裂了傍晚的喧嚣,像一把冰冷的锥子,狠狠扎进陈晚和陈阳的耳朵里。
她拉着陈阳,没有像上辈子那样吓得呆立原地或者转身想逃,而是加快了脚步,几乎是跑着冲向家的方向。
越靠近家门,那令人心悸的声响就越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