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巷记事(沈清辞林砚之)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青竹巷记事最新章节列表

青竹巷记事(沈清辞林砚之)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青竹巷记事最新章节列表

作者:悠攸莜

言情小说连载

“悠攸莜”的倾心著作,沈清辞林砚之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男女主角分别是林砚之,沈清辞的纯爱小说《青竹巷记事》,由新锐作家“悠攸莜”所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和惊喜。本站阅读体验极佳,欢迎大家阅读!本书共计21597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29 01:38:21。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青竹巷记事

2025-10-29 03:29:47

第一章 书店里的玉兰香暮春的午后,杭州老城区的青竹巷被一层薄薄的阳光裹着。

巷口那棵上了年岁的玉兰树正开得热闹,花瓣落下来,像碎雪似的铺在青石板路上,

踩上去会发出极轻的“噗”声。林砚之抱着一本刚收来的旧书,拐进巷子时,

鞋尖就沾了点白。他的“砚之书店”藏在巷子中段,门脸不大,木质招牌被雨水浸得发深,

“砚之”两个字是他自己写的,瘦金体,带着点清峭的风骨。推开门,风铃叮当地响了一声,

空气里立刻漫开旧纸张特有的霉味,混着他早上新换的玉兰香薰,

形成一种奇怪又让人安心的味道。书店里很静,只有角落里靠窗的位置坐着个人。

那人背对着门口,穿一件浅灰色的连帽卫衣,帽子没戴,露出一截利落的黑发。

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斜斜切进来,刚好落在他握着笔的手上——指节分明,指甲修剪得干净,

手腕处搭着一本摊开的速写本。他似乎在写什么,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很轻,

像春蚕在啃桑叶。林砚之放轻脚步,把旧书抱到柜台后。他这人有个习惯,

看书时不喜被打扰,也便默认来书店的人都该守着这份安静。他低头整理刚到的新书,

眼角的余光却总忍不住往那个角落瞟。那人坐的位置是书店里最好的角落,

窗台上摆着一盆文竹,叶片垂下来,刚好能遮住半张脸。林砚之记得他是半个月前开始来的,

每周三下午准时出现,自带一个深棕色的帆布包,里面装着本子和笔,

偶尔会拿一本植物图鉴类的书,却不怎么看,大部分时间都在写东西。他写字的姿势很特别,

身体微微前倾,肩膀有点含着,像只警惕的小兽。偶尔停下来思考时,

会用指腹轻轻摩挲速写本的边缘,那动作带着种无意识的温柔。

今天林砚之新到了一批关于江南植物的旧书,其中一本民国时期的《浙地草木考》品相极好,

他想把它归到靠窗的书架上。那书架有点高,他踮起脚伸手去够最上层的格子,

怀里抱着的另一摞书没抱稳,“哗啦”一声掉了下来。最底下的一本摔得最远,

刚好滑到那个角落的椅子边。林砚之僵了一下,抬头就对上了一双眼睛。

那人不知什么时候抬起了头,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点被惊扰后的茫然。那是双很亮的眼睛,

瞳仁颜色偏浅,像浸在水里的琥珀,睫毛很长,垂下来的时候能在眼睑上投出一小片阴影。

他的皮肤很白,是那种常年不见强光的冷白,嘴唇的颜色很淡,

紧抿着的时候会显出一点倔强的线条。“抱歉。”林砚之先开了口,声音有点干涩。

他弯腰去捡书,手指刚碰到书脊,另一只有着薄茧的手也伸了过来。

两人的指尖不小心碰到了一起。林砚之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那人也顿了一下,

把书捡起来递给他。“没关系。”他的声音和他的人一样,带着点清冷的质感,

像山涧里的水,流过石头时发出的声音。“谢谢。”林砚之接过书,

指尖还残留着对方皮肤的温度,微凉。他低头看了眼那本书,是本《中国湿地植物图鉴》,

封面上有点水渍,是他前几天不小心洒了茶水留下的。“你喜欢植物?”那人忽然问。

林砚之愣了愣,才点头:“嗯,随便看看。”他其实对植物不算精通,

只是觉得植物安安静静的,比人好打交道。那人的目光落在他怀里的《浙地草木考》上,

眼睛亮了亮:“这本是民国版的?”“是。”“能借我看看吗?

”他的语气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期待,手指不自觉地蜷了一下。林砚之把书递给他。

那人接过书,小心翼翼地翻开封面,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

动作轻柔得像在触碰易碎的蝴蝶翅膀。“我是沈清辞,”他忽然抬头,自我介绍道,

“植物研究所的。”“林砚之,”林砚之指了指门口的招牌,“这里的店主。

”沈清辞笑了笑,那笑容很淡,却像投入静湖的石子,在他眼底漾开一圈浅纹。

“经常来打扰。”他低头继续看书,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能看到他脸颊上细小的绒毛。

林砚之重新把书摞好,放回书架。转身时,发现沈清辞正对着书里的一幅插画出神,

那是幅手绘的水烛图,线条简练却很传神。他忽然想起沈清辞速写本上的字迹,

清秀又带着点随意,和这插画的风格有点像。那天下午,书店里格外安静。

林砚之坐在柜台后翻一本旧诗集,沈清辞在角落里看书,偶尔会有翻页的声音响起,

像时钟的秒针在走。玉兰花瓣被风吹进来,落在沈清辞的速写本上,他捡起来,

夹进了那本《浙地草木考》里。夕阳西下的时候,沈清辞把书还回来,

书里夹着的玉兰花瓣被他压得很平。“谢谢,”他说,“这本书很珍贵。”“不客气。

”林砚之接过书,闻到书页间飘出的玉兰香,比他点的香薰更清冽。沈清辞收拾好东西,

背起帆布包走到门口,又停住脚步,回头看了林砚之一眼:“明天我能再来吗?

”林砚之看着他眼里的光,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等沈清辞的身影消失在巷口,

林砚之才发现自己的心跳有点快。他走到窗边,拿起那本《浙地草木考》,

抽出里面的玉兰花瓣,夹进了自己常看的那本《西湖志》里。窗外的玉兰树还在落花瓣,

青竹巷的暮色里,好像藏着什么东西,正在悄悄发芽。第二章 速写本里的秘密第二天下午,

沈清辞果然来了。他比昨天早到了半小时,手里拿着一个透明的玻璃小瓶,

里面装着几株细小的绿色植物,叶子呈披针形,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这个送给你,

”他把瓶子放在柜台上,“是青竹巷口的附地菜,药用植物,能清热消炎。

”林砚之看着那几株不起眼的小草,根部还带着点湿润的泥土。“谢谢,”他找了个小瓷盆,

小心翼翼地把附地菜种进去,放在窗台上,和那盆文竹做了邻居,“我不太会养这些。

”“很好养,”沈清辞在老位置坐下,打开速写本,“偶尔浇点水就行,它很耐旱。

”他低头开始写字,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安静的书店里格外清晰。林砚之看着他的侧影,

忽然觉得,这个人像某种喜阴的植物,安静,内敛,却有着自己的生长节奏。接下来的几周,

沈清辞成了书店的常客。他几乎每天下午都来,有时带着植物样本,

有时带着一本厚厚的研究笔记,更多的时候,是坐在那个角落,写写画画。

林砚之渐渐摸清了他的习惯。他喜欢喝书店里的雨前龙井,

却总是自己带杯子;他看书时喜欢从中间翻开,

不像别人那样从第一页开始;他写字时会轻轻咬着下唇,思考的时候会用手指敲桌面,

节奏是固定的三下一组。他们的交流不多,大多是林砚之递一杯茶过去,沈清辞道声谢,

偶尔聊几句关于植物的话题。沈清辞说起植物时,眼睛里会有光,语速也会变快,

和平时的清冷截然不同。他会告诉林砚之,哪种蕨类植物只在雨后的岩石缝里生长,

哪种花的花蜜只有特定的蝴蝶能采到,哪种树的年轮里藏着几十年前的气候密码。

林砚之总是安静地听着,他对这些一知半解,却喜欢看沈清辞谈论它们时的样子,

像在看一场只有他能懂的电影。这天下午,沈清辞离开时,不小心把速写本落在了椅子上。

林砚之发现时,他已经走出了青竹巷。林砚之拿起速写本,封面是深棕色的牛皮纸,

边角有点磨损,上面用钢笔写着“草木记”三个字,字迹和他的人一样,清秀又带着点疏离。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翻开了第一页。里面并没有他想象中的植物插画,而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偶尔夹杂着几幅简单的素描。“4月17日,青竹巷。发现附地菜群落,伴生有一年蓬。

林砚之的书店里有玉兰香,和书的味道很配。”“4月19日,雨。书店的屋檐会漏雨,

滴在靠窗的桌子上,形成一个小小的水洼。林砚之拿抹布擦桌子时,眉头会皱起来,

像我养的那盆皱叶椒草。”“4月22日,晴。今天看到林砚之在看一本关于鸟类的书,

他认识很多鸟,说翠鸟的羽毛沾了油就再也飞不起来了。他说话的时候,

手指在书页上轻轻点着,指甲修剪得很整齐。”林砚之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手指有点发颤。

他继续往后翻,每一页都记录着零碎的日常,大多和他有关。有的是他整理书架的样子,

有的是他对着窗外发呆的侧脸,甚至还有一次他感冒了,打喷嚏时没捂住嘴的窘态。

最后一页画着一幅素描,是书店的角落,窗台上摆着那盆文竹和新种的附地菜,椅子空着,

阳光透过窗户,在地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画的右下角写着一行小字:“这里很安静,

适合发呆,也适合……想一个人。”林砚之合上速写本,指尖冰凉。

他不知道沈清辞为什么会写这些,更不知道自己此刻该是什么心情。有点慌乱,有点好奇,

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暖意,像初春的阳光,悄悄爬上冻了一冬的枝头。

他把速写本放回原位,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窗外的玉兰树沙沙作响,好像在说什么秘密。

傍晚的时候,沈清辞匆匆忙忙地回来了,脸上带着点焦急,看到林砚之,眼神闪烁了一下。

“我……我的本子是不是落在这里了?”林砚之指了指角落的椅子:“在那里。

”沈清辞快步走过去拿起本子,紧紧抱在怀里,耳根有点红。“谢谢,”他低着头,

声音很小,“没……没乱翻吧?”林砚之看着他紧张的样子,忽然觉得有点好笑,

又有点心疼。“没有,”他说,“捡到的时候是合上的。”沈清辞明显松了口气,

抬头看了林砚之一眼,眼神复杂,像是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点了点头:“那我先走了。

”他转身走得很快,帆布包带子在背后晃悠,像只受惊的鹿。林砚之站在门口,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手里还残留着刚才拿速写本时的触感。

他忽然想起速写本里的那句话,“这里很安静,适合发呆,也适合……想一个人。”原来,

有人和他一样,在这个安静的角落里,悄悄想着某个人。

第三章 相机与随笔沈清辞有两天没来书店。林砚之觉得书店里好像空了一块,

连空气里的玉兰香都淡了些。他会不自觉地看向那个角落,椅子空着,

窗台上的附地菜长得很好,新抽出了两片嫩叶,文竹的叶子却好像有点蔫了。他找出喷水壶,

给文竹浇了点水,又把附地菜搬到阳光能照到的地方。做完这些,他坐在柜台后,

翻开了那本《西湖志》,里面夹着的玉兰花瓣已经干透了,变成了浅褐色,

却还留着一点淡淡的香。第三天下午,沈清辞终于来了。他看起来有点疲惫,

眼下有淡淡的青影,连带着声音都比平时低哑了些。“抱歉,这两天所里有点事,忙到很晚。

”他解释道,把帆布包放在椅子上时,动作有点沉。“没关系。”林砚之递给他一杯热茶,

“刚泡的龙井,你尝尝。”沈清辞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杯壁的温热,愣了一下,才道了声谢。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打开速写本,而是捧着杯子,看着窗外发呆。阳光落在他的脸上,

能看到他眼下的青影,像被墨晕开的痕迹。“很累?”林砚之忍不住问。沈清辞转过头,

笑了笑:“有点,做了个野外调查,熬了两个通宵。”他顿了顿,补充道,“去了趟天目山,

找一种濒危的兰科植物。”“找到了吗?”“找到了,”沈清辞的眼睛亮了亮,

语气里有了点精神,“在一个悬崖的石缝里,就几株,长得很隐蔽。

”他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翻开给林砚之看,“拍了照片,你看。

”照片上的植物开着淡紫色的花,花瓣细长,像蝴蝶停在岩石上。背景是陡峭的山壁,

能看到隐约的云雾。“很漂亮。”林砚之说。“嗯,”沈清辞的目光柔和下来,

“但也很脆弱,稍微有点环境变化就可能死掉。”他合上本子,叹了口气,“有时候觉得,

我们能做的太少了。”林砚之没说话,他不太懂植物保护的难处,

但他能感觉到沈清辞语气里的无奈。他起身从柜台下拿出一个相机,那是台老式的胶片相机,

黑色的机身,带着点复古的质感。“这个给你看看。”他把相机递给沈清辞,

里面装着刚拍完的一卷胶卷。“我平时喜欢拍点东西,青竹巷的树,老房子的屋檐,

还有……”他顿了顿,“书店里的样子。”沈清辞接过相机,小心翼翼地翻看,

手指轻轻拨弄着快门按钮。“拍得很好,”他说,“光影抓得很准。”他翻到一张照片,

是书店的角落,窗台上的文竹和附地菜被阳光照着,投下长长的影子,

椅子上搭着一件林砚之的灰色外套。“这张很有感觉。”“随手拍的。

”林砚之有点不好意思,他其实是那天沈清辞走后,看着那个角落,忽然想拍下来。

沈清辞把相机还给他,眼神里带着点笑意:“我也喜欢记录东西,不过我用的是笔。

”他指了指自己的速写本,“你用相机,我用笔,好像有点像。”“是有点。”林砚之笑了,

他忽然想起速写本里的那些记录,心里有点发热。那天下午,他们聊了很多关于记录的话题。

林砚之说他喜欢胶片相机,因为等待冲洗的过程像在等一个秘密;沈清辞说他喜欢手写,

因为笔尖划过纸页的触感,比敲击键盘更让人安心。“我写的东西,其实有点像流水账。

”沈清辞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章法。”“我拍的照片也一样,”林砚之笑道,

“就是觉得好看,就拍下来了。”沈清辞看着他,忽然说:“下次我写的东西,

能给你看看吗?”林砚之的心跳了一下,点了点头:“好啊。”那天沈清辞走的时候,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林砚之站在门口,看着他走到巷口,又回头看了一眼,

然后才转身消失。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相机,觉得里面好像装着比风景更重要的东西。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开始交换彼此的记录。沈清辞会把写满的随笔页撕下来,

折成小小的方块递给林砚之。林砚之则会把洗好的照片放在一个牛皮纸信封里,交给沈清辞。

沈清辞的随笔里,有对植物的细致描写,也有对天气的感慨,

更多的是关于书店和林砚之的碎碎念。“今天林砚之在听一首老歌,调子很慢,

像青竹巷的午后。”“他给附地菜换了个大点的花盆,说它长得太快了。

”“看到他对着一本旧书笑,不知道书里写了什么好玩的故事。”林砚之的照片里,

有玉兰花开的不同姿态,有雨后青石板上的水洼,也有沈清辞在角落里看书的侧影。

他拍得很小心,总是选在沈清辞不注意的时候,照片里的人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阳光落在他身上,像一层温柔的光晕。他们从不谈论这些记录,只是默默地交换,

然后各自珍藏。林砚之把沈清辞的随笔页都夹在那本《西湖志》里,

和那片玉兰花瓣放在一起。沈清辞则把林砚之的照片贴在速写本的最后几页,

每张照片下面都写着日期和一句简短的话。“5月10日,阳光很好,他在看书。

”“5月12日,下雨,他在擦窗户。”有一次,

林砚之在沈清辞的随笔里看到一句话:“相机里的世界,和眼里的好像不太一样,

相机里的他更安静,眼里的他……好像更生动。”林砚之看到这句话时,

正在给窗台上的附地菜浇水。水珠落在叶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他忽然觉得,

沈清辞眼里的自己,或许和他看到的沈清辞,是一样的。第四章 雨天的秘密六月的杭州,

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下就是好几天。青竹巷的青石板路被泡得发亮,

玉兰树的叶子垂下来,绿得能滴出水来。这样的天气,书店里总是格外冷清。

林砚之把靠窗的桌子擦了又擦,还是觉得潮乎乎的。他找出一盘旧CD,放进播放器里,

舒缓的钢琴曲在雨声里漫开来,倒也添了几分惬意。沈清辞今天来得有点晚,

身上带着一身湿气。他脱下外套,搭在椅背上,发梢还在往下滴水。“雨太大了,

”他解释道,拿起桌上的纸巾擦了擦眼镜,“研究所门口的积水都没过脚踝了。

”林砚之给他泡了杯热姜茶:“驱驱寒,别感冒了。”沈清辞接过杯子,双手捧着,

指尖的凉意慢慢被暖意驱散。“谢谢,”他看着窗外的雨,“这样的天气,植物应该很开心。

”“嗯?”“雨水里有它们需要的养分,”沈清辞笑了笑,“尤其是那些长在野外的,

比我们浇的水好得多。”他顿了顿,“就像人有时候也需要一场大雨,把心里的东西洗一洗。

”林砚之没接话,他觉得沈清辞这话里好像藏着什么。

他想起沈清辞偶尔会对着某株植物发呆,眼神里带着种难以言说的落寞,

像被雨水打湿的羽毛,沉甸甸的。雨越下越大,打在窗户上,发出“噼啪”的声响。

书店里的钢琴曲停了,只剩下雨声和两人浅浅的呼吸声。“我以前……有个男朋友。

”沈清辞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像怕被雨声淹没。林砚之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没说话,

只是看着他。沈清辞低着头,手指在杯沿上轻轻摩挲着,像是在组织语言。

“他也是学植物的,我们是大学同学,一起在山里待过很长时间。”他的声音很平静,

听不出太多情绪,“我们一起发现过新的植物品种,一起在帐篷里看星星,

他说以后要和我一起开个小苗圃,种满我们喜欢的植物。”他停顿了一下,

端起杯子喝了口茶,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片。“后来他出国了,说是去进修,

去了之后就很少联系了。再后来,我收到他的邮件,说他要结婚了,和一个当地的女孩。

”雨声好像更大了,把他后面的话都吞了进去。林砚之看着他低垂的眉眼,

能看到他长长的睫毛在颤抖,像受伤的蝶翼。“那时候我觉得,

好像整个世界的雨都落在我身上了。”沈清辞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点自嘲,

“我把所有和他有关的东西都扔了,植物样本,研究笔记,还有……他送我的那盆白掌。

”林砚之忽然明白,为什么沈清辞说起植物时,眼里既有热爱,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闪躲。

那些植物里,藏着他不敢触碰的过往。“对不起,”沈清辞抬起头,眼里的红血丝很明显,

“不该跟你说这些的。”“没关系。”林砚之轻声说,他拿起桌上的纸巾递过去,

“过去的事,总会过去的。”沈清辞接过纸巾,没擦眼睛,只是攥在手里。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株菟丝子,”他忽然说,“看起来好像很独立,其实很依赖别人。

一旦依附的对象没了,就不知道该怎么活了。”“你不是。”林砚之很肯定地说,

“你是那种能在石缝里扎根的植物,坚韧,而且有自己的光芒。”沈清辞愣住了,

看着林砚之的眼睛,那里面没有同情,没有怜悯,只有真诚的肯定。他忽然觉得,

心里某个一直紧绷的地方,好像松动了。雨渐渐小了,天边透出一点微弱的光。

沈清辞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林砚之叫住了他。“这个给你。

”他从柜台下拿出一盆小小的植物,叶片圆润,颜色翠绿,“是佛珠吊兰,很好养,

不用费心照顾,也能长得很好。”沈清辞接过花盆,指尖碰到林砚之的手指,这一次,

他没有像上次那样躲开。“谢谢。”他的声音有点哽咽。“放轻松点,”林砚之笑了笑,

“它不会背叛你的。”沈清辞抱着花盆走出书店,雨已经停了,

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他回头看了一眼,林砚之还站在门口,

穿着件浅灰色的衬衫,身影在暮色里显得格外温和。他忽然觉得,这场雨,

好像真的把心里的一些东西洗干净了。第五章 夏日的光影夏天来得猝不及防,

一场大雨过后,气温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青竹巷的玉兰树叶子长得郁郁葱葱,

把整条巷子都遮在绿荫里。沈清辞来书店的时间提前了,有时上午十点就到了,

说是研究所下午太热,索性早点出来。他总是带着一个小小的保温壶,

里面装着自己泡的薄荷茶,偶尔会分给林砚之一杯,清清凉凉的,很解暑。

他们的关系好像因为那场雨天的谈话变得更近了些。沈清辞不再像以前那样拘谨,

会主动和林砚之聊起研究所的趣事,比如哪个同事养的多肉被鸟啄了,

哪个标本室的标本又被老鼠啃了。林砚之也会跟他说书店里的事,

比如收到了哪本珍贵的旧书,哪个老顾客又来抱怨他进的书太冷门。他们还是会交换记录。

沈清辞的随笔里,开始出现更多温暖的句子。“今天林砚之给我泡了酸梅汤,味道很好,

像小时候外婆做的。”“他修好了书店里那盏晃悠的灯,站在梯子上的样子有点笨拙,

却很可爱。”“看到他对着镜子拔白头发,偷偷笑了,其实一点都不明显。

”林砚之的照片里,沈清辞的身影也越来越生动。有他低头写字时被阳光照亮的发梢,

有他谈论植物时眉飞色舞的侧脸,还有一次,他不小心把薄荷茶洒在了本子上,

正皱着眉头用纸巾擦,被林砚之抓拍了下来,照片里的他,嘴角其实带着点无奈的笑意。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沈清辞带来了他新画的插画,是一幅青竹巷的全景图,巷口的玉兰树,中间的砚之书店,

还有巷尾那只总在打盹的橘猫,都画得栩栩如生。“画得真好。”林砚之由衷地赞叹道,

他把画铺在柜台上,仔细地看着,“连玉兰花瓣的飘落方向都画出来了。”“观察了很久。

”沈清辞有点不好意思,“想把青竹巷的夏天画下来。”他顿了顿,

“也想把……这里的人画下来。”林砚之的心跳漏了一拍,抬头看向沈清辞,

他的耳朵有点红,眼神却很真诚。阳光落在他们之间,像一层薄薄的金纱,

把空气中的尘埃都照得清清楚楚。“我最近拍了些照片,”林砚之说,“想洗出来,

贴在墙上。”他指了指书店里一面空白的墙,“总觉得那里太空了。”“好啊,

”沈清辞眼睛一亮,“我可以帮你贴,还可以在旁边画点小插画,搭配起来肯定好看。

”“真的吗?”“嗯。”沈清辞用力点头,像个得到糖果的孩子。接下来的几天,

他们一有空就忙着布置那面墙。林砚之把洗好的照片都拿了出来,有青竹巷的四季风光,

有书店里的各种角落,还有几张是沈清辞的侧脸,被他偷偷混在了里面。

沈清辞则在照片旁边画了些小巧的植物插画,有附地菜,有佛珠吊兰,

还有巷口常见的一年蓬。布置好的那面墙,成了书店里最亮眼的风景。

来书店的顾客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人问林砚之,那些照片和插画是不是情侣合作的,

林砚之没否认,只是笑了笑,沈清辞则会红着脸低下头,嘴角却藏不住笑意。那天晚上,

他们一起关了书店的门。夏日的晚风带着点热意,吹在身上很舒服。巷口的橘猫伸了个懒腰,

慢悠悠地走了过来,蹭了蹭沈清辞的裤腿。“它好像认识你了。”林砚之说。

“可能是我经常给它喂猫粮。”沈清辞蹲下身,摸了摸橘猫的头,它舒服地眯起了眼睛。

他们并肩走在青竹巷的石板路上,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偶尔会交叠在一起。谁都没有说话,

却觉得空气里有种甜甜的味道,像冰镇西瓜的清香。走到巷口时,沈清辞停下脚步,

转身看着林砚之。“林砚之,”他轻声说,“谢谢你。”“谢我什么?”“谢谢你的书店,

谢谢你的茶,谢谢你……愿意听我说那些话。”沈清辞的眼睛在路灯下亮晶晶的,

“也谢谢你,让我觉得,我不是一株孤单的植物。”林砚之看着他,忽然伸出手,

轻轻碰了碰他的头发。沈清辞的头发很软,带着点洗发水的清香。“沈清辞,”他说,

“以后,这里永远有你的位置。”沈清辞愣住了,眼眶有点发热。他用力点了点头,

转身快步走了,走了几步又回头,对林砚之挥了挥手,然后才消失在夜色里。

林砚之站在原地,摸着自己刚才碰到沈清辞头发的手指,觉得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

暖暖的,很踏实。他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圆圆满满的,像极了此刻的心情。

第六章 旧物里的时光入秋后的第一个周末,青竹巷办了场旧物置换活动。

邻居们把家里不用的旧东西拿出来,摆在巷口的空地上,有人交换,有人售卖,

热闹得像个小型集市。林砚之翻出了几本重复的旧书和一个用了很多年的台灯,

沈清辞则带来了几个他做的植物标本框,还有一个旧的放大镜,说是以前在山里考察时用的,

现在有了新的,这个就闲置了。他们的摊位摆在书店门口,紧挨着。林砚之的旧书很受欢迎,

尤其是那本民国版的《浙地草木考》,虽然他没打算卖,还是有不少人过来问价。

沈清辞的植物标本框也很抢手,有个小姑娘非要买那个装着薰衣草的,说要送给妈妈。

“没想到你的标本这么受欢迎。”林砚之笑着说,帮他把卖掉的标本框收起来。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经常做来送给同学。”沈清辞擦了擦额角的汗,

“没想到现在还能派上用场。”他们正说着话,一个老太太颤巍巍地走了过来,

手里拿着一个旧相册。“小伙子,你们收旧相册吗?”老太太的声音有点沙哑,

“这是我老伴的,他走了,留着也没用了,扔了又可惜。”林砚之接过相册,

封面是红色的硬纸板,上面烫着“幸福时光”四个字,已经有点褪色了。他翻开一看,

里面是几十年前的老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记录着一对年轻夫妇的生活点滴。

他们在西湖边划船,在灵隐寺前合影,在自家的小院里种着花……“这相册很有意义。

”林砚之说,“您打算多少钱卖?”“不用钱,”老太太摆了摆手,“你们要是不嫌弃,

就拿去吧,好歹给它找个好归宿。”林砚之谢过老太太,把相册收了起来。沈清辞凑过来看,

指着一张照片说:“你看,他们家院子里种了很多月季,和现在青竹巷的好像。

”照片上的小院,确实和青竹巷的格局很像,院墙边种着一丛丛的月季,开得正艳。

活动快结束的时候,他们收拾东西准备回书店。

沈清辞忽然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旧的铁皮饼干盒,上面印着“西湖藕粉”的字样,

已经锈迹斑斑了。“这个好看。”他拿起来擦了擦,“可以用来装种子。

”林砚之看着他小心翼翼地摆弄着饼干盒,忽然想起他们第一次相遇时,也是因为一本书。

时光好像绕了个圈,又回到了原点,却又有什么不一样了。他们把旧物都搬回书店,

林砚之把那本老相册放在了柜台后的架子上,沈清辞则把铁皮饼干盒洗干净,

装了些他收集的花种子,放在窗台上。“你看这张照片,”林砚之翻开相册,

指着一张两人在植物园合影的照片,“他们背后的那棵树,好像是香樟树。”“嗯,

”沈清辞点头,“看树干的形状和叶子,应该是。香樟树的寿命很长,能活几百年呢。

”他顿了顿,“就像有些感情,虽然人不在了,记忆还在。”林砚之看着他,

他的眼神很柔和,没有了以前的落寞。“你以前的那些记忆,也不是坏事。”林砚之说,

“它们让你变成了现在的你。”沈清辞笑了,拿起窗台上的铁皮饼干盒:“你说得对。

就像这些种子,以前的经历是土壤,现在的生活是阳光和水,才能让它们发芽。”那天晚上,

他们一起在书店里做饭。林砚之炒了两个家常菜,沈清辞煮了一锅南瓜汤,

味道算不上特别好,却吃得很开心。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落在桌上的旧相册和铁皮饼干盒上,好像在诉说着不同的时光故事。林砚之忽然觉得,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个人能陪你看日出日落,能和你一起分享生活里的琐碎,

能在旧时光的碎片里,找到属于你们的新故事。第七章 冬夜里的暖冬天来得悄无声息,

一场冷空气过后,杭州就彻底进入了寒冬。青竹巷的玉兰树落光了叶子,

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指向天空,巷子里的人也少了,只有偶尔驶过的自行车,

铃铃声在寂静的巷子里格外清晰。书店里生了个小小的炭火炉,虽然不怎么暖和,

却也驱散了不少寒意。林砚之把靠窗的桌子挪得离火炉近了些,沈清辞还是每天下午来,

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像只圆滚滚的企鹅。他带来了自己做的红薯干,放在炭火上烤一烤,

香甜的味道很快就弥漫了整个书店。“小时候我外婆总给我做这个,

”沈清辞递给林砚之一块,“说冬天吃了暖和。”林砚之咬了一口,软糯香甜,

确实暖和了不少。“比外面买的好吃。”“那是,”沈清辞有点得意,“我外婆的秘方。

”他们的日子过得像炭火一样,不炽烈,却很温暖。林砚之会给沈清辞泡上一杯热茶,

看着他在速写本上写写画画;沈清辞会帮林砚之整理书架,把那些被风吹乱的书一本本放好。

有时候外面下起雪,不大,像盐粒一样飘下来,落在青石板上,很快就化了。

他们会一起站在门口看雪,看着雪花落在光秃秃的玉兰树枝上,

想象着来年春天它开花的样子。“今年的雪好像比去年早。”沈清辞说,

呼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空气里。“嗯,”林砚之把围巾往他脖子里紧了紧,“天冷,

别站太久。”沈清辞缩了缩脖子,笑了笑:“没事,难得看到雪。”他忽然想起什么,

“对了,下周研究所要办个植物展,你要不要来看看?”“好啊。”林砚之点头,

“正好看看你平时工作的地方。”植物展那天,林砚之关了书店的门,

跟着沈清辞去了研究所。研究所坐落在一个安静的园区里,里面种满了各种植物,

即使是冬天,也有不少绿色。展厅里摆放着各种植物标本和照片,

还有沈清辞他们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沈清辞像个骄傲的孩子,

拉着林砚之给他介绍每一样展品。“这个是我们在天目山发现的那个兰科植物,

现在已经开始人工培育了。”“这个标本是我做的,花了整整一个星期。”“你看这张照片,

是在凌晨拍的,昙花一现的瞬间,很美吧?”林砚之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样子,

觉得这样的沈清辞,比在书店里更鲜活,更耀眼。他拿出相机,

拍下了沈清辞站在展品前的背影,阳光透过玻璃幕墙照在他身上,像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边。

展览结束后,他们在园区里散了散步。沈清辞忽然停下脚步,看着林砚之,眼神很认真。

“林砚之,”他说,“我以前总觉得,自己像在黑暗里走,不知道前面有什么。遇到你之后,

好像前面有了光。”林砚之的心猛地一颤,像被什么柔软的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他看着沈清辞,他的脸颊因为走动泛起淡淡的红晕,睫毛上还沾着一点细碎的雪沫,

眼神亮得像落满了星光。“沈清辞,”林砚之伸出手,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沈清辞的手有点凉,他下意识地缩了一下,却没有抽回。林砚之用自己的掌心包裹着他的,

慢慢传递着温度,“那束光,会一直在。”沈清辞的眼睛忽然就红了,他低下头,

声音有点哽咽:“我以前总怕,怕再次失去……”“不会的。”林砚之打断他,语气坚定,

“我不是他。”他知道沈清辞想说什么,那些深埋在心底的恐惧,像盘绕的根须,

紧紧束缚着他。但林砚之愿意等,等他慢慢松开,等他相信,这一次,不会再是一场空。

那天晚上,他们一起走回青竹巷。雪又开始下了,很小,像柳絮一样飘着。路灯的光晕里,

雪花看得格外清楚,落在他们的头发上、肩膀上,转瞬即逝。走到书店门口,

沈清辞忽然抱住了林砚之。他的动作很轻,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头埋在林砚之的颈窝,

声音闷闷的:“林砚之,谢谢你。”林砚之愣了一下,然后慢慢抬手,回抱住他。

沈清辞的身体有点僵硬,却在他的怀抱里渐渐放松下来。羽绒服的面料摩擦着,

相关推荐:

叶明珠叶明珠(欺我姐弟无依?我暴富单开族谱嫁权臣!)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欺我姐弟无依?我暴富单开族谱嫁权臣!)完结版免费在线阅读
午夜的调香师(欲望香水)小说推荐完本_全本免费小说午夜的调香师欲望香水
意动终成彻骨寒(陈默周屿)完本小说_全本免费小说意动终成彻骨寒陈默周屿
被当成替身,我整容成白月光把渣男虐到体无完肤(苏清晓顾言之)小说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阅读被当成替身,我整容成白月光把渣男虐到体无完肤苏清晓顾言之
机甲武神从青龙偃月刀开始(姜戈机甲)小说最新章节_全文免费小说机甲武神从青龙偃月刀开始姜戈机甲
末日重生我疯狂屯物资(赵刚李默)免费小说完结版_最新章节列表末日重生我疯狂屯物资(赵刚李默)
无明天的救赎苏晓林默全文阅读免费全集_免费小说无明天的救赎(苏晓林默)
保洁大叔竟是“影子操盘手”华尔街精英被他玩到崩盘林小曼杰森全本免费完结小说_免费小说完结保洁大叔竟是“影子操盘手”华尔街精英被他玩到崩盘林小曼杰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