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文心刘明明娃小说完结推荐_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盛唐文心(刘明明娃)
作者:爱吃老窖特曲的风敬诚
穿越重生连载
穿越重生《盛唐文心》是大神“爱吃老窖特曲的风敬诚”的代表作,刘明明娃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贞观三年,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刘明因一场意外穿越至盛唐乡野。开局无身份、无依靠,他凭智慧绝境求生:救下遭劫的乡邻少女沈落雁,以基础医术缓解其父亲重病,更以现代教育理念创办土地庙乡学。
他摒弃私塾死记硬背的旧法,用木炭黑板、沙盘教具启蒙孩童,将农桑常识、简易算术融入教学;同时改良曲辕犁,推广实用技能,惠及乡邻。乡学声名渐起,邻村学子慕名而来,他以教化凝聚人心,成为乡野精神支柱。
受朝廷征召赴长安后,刘明以“分层教化”“实用为本”的策论打动李世民,获封弘文馆直学士。面对旧儒质疑与资源困境,他修订通俗启蒙教材,推动雕版印刷普及,创办长安蒙学馆,更结识李白等名士。
从乡野先生到朝堂重臣,刘明携沈落雁等伙伴,以现代知识为翼、赤诚之心为基,在贞观盛世的画卷中,书写了一段跨越千年的教化传奇,见证大唐从百废待兴到八方来朝的辉煌。
2025-11-01 15:01:49
2023年夏末的午后,阳光透过青州乡下希望小学的玻璃窗,在斑驳的课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三十岁的刘明站在三尺讲台上,握着半截白色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书写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粉笔灰随着他的动作簌簌落下,沾在他洗得发白的浅蓝色衬衫肩头,像是落了一层薄薄的霜。
“同学们,”他转过身,笑容温和得如同窗外的阳光,目光扫过台下三十多张稚嫩的脸庞,“这首《悯农》,我们不能只当成一首古诗来背。
大家看窗外,田埂上那些正在劳作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他们种下的每一粒种子,都要经过日晒雨淋、辛勤耕耘,才能长成粮食。
所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的不是道理,是生活本身。”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头顶老旧电风扇吱呀转动的声音。
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跟着祖辈在乡下生活,对田间劳作并不陌生。
刘明看着他们若有所思的模样,心中泛起一阵熟悉的暖意。
八年前,师范毕业的他拒绝了城市学校的邀请,回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乡野。
彼时的希望小学破败不堪,只有两名老教师和几十个衣衫褴褛的孩子。
八年来,他既是校长,又是全科老师,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一肩挑,把青春和热血都倾注在了这所偏远的小学里。
他用自己的工资修缮教室、添置教具,带着孩子们在校园后面开辟小菜园,既让他们体验劳作的辛苦,也能补充一点营养。
在孩子们眼中,刘老师是无所不能的超人。
他能讲有趣的故事,能画好看的画,能解最难的数学题,还能在下雨天背着生病的同学趟过泥泞的小路。
而在刘明心中,这些孩子是他的软肋,也是他的铠甲。
每当看到孩子们从懵懂无知变得懂事明理,从大字不识到能读书写字,那种成就感,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放学铃声准时响起,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冲出教室,临走时纷纷喊着“刘老师再见”。
刘明笑着挥手告别,独自留在教室里收拾。
他拿起黑板擦,一点点擦拭着黑板上的字迹,粉笔灰飞扬起来,呛得他轻轻咳嗽了几声。
他走到窗边,望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心里盘算着:下个月发了工资,得给教室换几块破损的玻璃,再买些绘本,孩子们都挺喜欢看故事书的。
就在这时,窗外的天空突然变了脸色。
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被乌云覆盖,狂风卷着沙尘呼啸而来,吹得窗户哐哐作响。
远处传来沉闷的雷声,像是巨兽在低吼。
“奇怪,早上看天气预报说今天是晴天啊。”
刘明皱了皱眉,转身想去关窗户。
就在他的手指即将触碰到窗框的刹那,一道惨白的闪电划破天际,如同利剑般劈开乌云,精准地击中了教室屋顶的避雷针。
强烈的电流顺着避雷针蔓延下来,瞬间穿透墙体,整个教室仿佛被笼罩在一片白光之中。
刘明只觉得浑身一麻,像是被无数根钢针同时刺穿,紧接着,一股巨大的力量将他猛地推倒在地。
他试图挣扎,却发现身体完全不受控制,意识在剧烈的疼痛和强光中迅速模糊。
耳边似乎传来孩子们的呼喊声,又像是风声的呼啸,还夹杂着某种古老而陌生的歌谣。
他想睁开眼睛,却只看到一片无尽的黑暗。
最后一个闪过脑海的念头,是桌上那摞还没批改完的作业,还有那个答应给孩子们讲的《西游记》故事,还没来得及讲完。
不知过了多久,刘明在一阵刺骨的寒意中缓缓醒来。
他猛地睁开眼,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熟悉的教室天花板,而是低矮破旧的茅草屋顶。
几根发黑的木梁摇摇欲坠,上面挂着几串风干的玉米、辣椒,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干草。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霉味、泥土气息,还有一丝淡淡的烟火味,与教室里常年不散的粉笔灰味截然不同。
“这是哪儿?”
刘明挣扎着想坐起来,却发现浑身酸痛无力,像是被拆了重组一般。
身下躺着的不是柔软的办公椅,也不是宿舍的床,而是铺着一层干草的土炕,盖在身上的是一床满是补丁、散发着异味的粗布被子,粗糙的布料磨得皮肤有些发痒。
他环顾西周,发现自己身处一间极其简陋的土坯房里。
房间狭小逼仄,不足十平方米,墙壁是用黄泥混合着稻草糊的,坑坑洼洼,还残留着雨水冲刷的痕迹,有些地方甚至己经剥落,露出了里面的土坯。
房间的一角堆着一些破旧的农具,像是锄头、镰刀、竹筐之类,另一角则放着一个豁口的陶瓮和几只粗陶碗。
地面是夯实的泥土,凹凸不平,角落里还结着一层薄薄的蛛网。
这不是他的教室,不是他的宿舍,更不是任何他熟悉的地方。
这里的一切都透着原始和贫瘠,像是古装电视剧里的场景。
“有人吗?”
刘明沙哑地喊了一声,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喉咙干涩得像是要冒烟。
门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随后,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位穿着粗麻布短打、头裹蓝布头巾的老妇人端着一个豁口的陶碗走了进来。
老妇人约莫六十多岁,满脸深深的皱纹,像是被岁月刻下的沟壑,双手粗糙黝黑,布满了厚厚的老茧,指关节有些变形,显然是常年劳作的缘故。
看到刘明醒来,老妇人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快步走到炕边,将陶碗递到他面前,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明娃,你可算醒了!
都昏迷三天三夜了,可把婶子吓坏了!”
“明娃?”
刘明愣住了,这不是他的名字。
他虽然也叫刘明,但从没有人这么称呼他。
他想开口询问,却觉得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样,只能先接过陶碗,喝了一口里面的液体。
温热的米汤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米香,稍微缓解了喉咙的干涩。
他贪婪地喝了几口,才感觉身上有了一丝力气。
“婶子,这是哪儿?
我是谁?”
刘明放下陶碗,疑惑地问道,目光中充满了不解和茫然。
老妇人闻言,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她伸出粗糙的手,摸了摸刘明的额头,又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担忧地说:“明娃,你咋了?
连自己是谁都忘了?
这里是青州北海郡沈家村啊,你是村里的孤儿刘明啊!
三天前你去后山砍柴,遇上暴雨雷电,从山坡上摔了下来,被路过的村民救回来后就一首昏迷不醒,大夫来看过,说能不能醒过来全看天意,没想到你真的挺过来了!”
沈家村?
青州北海郡?
孤儿刘明?
砍柴?
暴雨雷电?
一连串陌生的信息如同潮水般涌入刘明的脑海,让他头晕目眩。
他不是在希望小学的教室里被闪电击中了吗?
怎么会来到这个叫沈家村的地方,还变成了一个叫刘明的孤儿?
他下意识地抬起手,看到的却是一双陌生的手。
这双手比他原来的手小一些,也更瘦弱,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指关节处还有砍柴留下的伤痕和厚厚的老茧,指甲缝里还残留着一些泥土。
这绝不是他那双常年握粉笔、敲键盘的手——他的手上虽然也有薄茧,但那是长期写字留下的,细腻得多。
一个荒谬却又无比清晰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浮现:他穿越了。
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时代,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孤儿身上。
这个念头让他浑身一震,心脏狂跳起来。
他用力掐了自己一把,清晰的疼痛感告诉他,这不是梦,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婶子,现在是什么年号?
当今皇上是谁?”
刘明强压下心中的震惊和慌乱,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
他必须弄清楚,自己到底来到了哪个时代。
老妇人虽然觉得他的问题有些奇怪,但还是老实回答:“现在是贞观三年啊,当今皇上是大唐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贞观三年?
李世民?
刘明的大脑轰然一声,如同被重锤击中,瞬间一片空白。
他竟然穿越到了唐朝,而且是贞观之治的初期!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刘明对贞观年间的历史如数家珍。
他知道,贞观三年,李世民刚刚登基不久,正励精图治,想要开创一个盛世。
他知道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名臣正在朝堂上辅佐君王,推行新政;知道大唐正处于上升期,政治清明,经济逐渐复苏,文化也开始走向繁荣;知道这个时代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是无数人向往的盛唐。
可那只是书本上的历史,是遥远的传说,是博物馆里的文物和史书上的文字。
如今,他竟然真真切切地身处这个时代,呼吸着这个时代的空气,触摸着这个时代的器物,成为了这个盛世的一员。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深深的茫然和不安。
他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小学老师,既没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也没有呼风唤雨的本领,更没有任何背景靠山。
他只懂教育,只懂如何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如何引导他们成长。
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他该如何生存下去?
父母、朋友、熟悉的生活、热爱的事业……所有的一切都离他远去了。
他再也见不到年迈的父母,再也听不到朋友们的欢声笑语,再也不能站在希望小学的讲台上,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
想到这里,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涌上心头,让他忍不住红了眼眶,眼泪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粗糙的被褥上。
老妇人见他神色黯然,还以为他是因为失忆而难过,又或者是身体不适,连忙安慰道:“明娃,你别难过,忘了就忘了,慢慢想,总会想起来的。
你放心,有婶子在,不会让你挨饿受冻的。
你从小就是孤儿,是婶子看着你长大的,你就把婶子当成亲娘一样。
你现在身子还弱,好好躺着休息,婶子再去给你熬点米汤,给你煮个鸡蛋补补身子。”
说完,老妇人拿起陶碗,转身走出了房门,轻轻带上了门。
房间里只剩下刘明一人,他躺在土炕上,望着摇摇欲坠的茅草屋顶,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自己在现代的生活。
虽然平凡,却也安稳幸福。
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一点点进步,看着希望小学一点点变好,那种充实感和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他原本计划着,等攒够了钱,就把希望小学的教室重新翻修一遍,再添置一些电脑和投影仪,让乡下的孩子们也能接触到更先进的教育资源;计划着明年暑假,带孩子们去城里的博物馆看看,让他们开阔眼界。
可现在,那些计划都成了泡影,永远也无法实现了。
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回去。
或许,那场闪电不仅结束了他在现代的生活,也给了他在盛唐重生的机会。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让他在另一个时空,重新开始一段不一样的人生。
既来之,则安之。
刘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悲伤和茫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想要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甚至活得更好,就必须面对现实,依靠自己的力量。
他虽然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但他有现代的知识和教育理念。
在这个教化未开、识字率极低的时代,知识或许就是他最好的武器,教育或许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他想起了沈家村的孩子们。
老妇人说他是孤儿,想必村里像他这样的孩子还有不少。
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乡野孩童都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重复着祖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辈子被困在这片土地上,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如果,他能在这里创办一所学堂,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传授一些实用的知识,比如算术、农桑常识、卫生习惯之类,是不是也算一种价值的实现?
是不是也算延续了他作为老师的使命?
是不是能让他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迅速生根发芽,绽放出希望的光芒。
在现代,他是三尺讲台上的园丁,用知识浇灌祖国的花朵;在盛唐,他或许可以成为乡野间的火种,用教化点亮孩子们的未来,为这个盛世添砖加瓦。
想到这里,刘明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
他不再迷茫,不再悲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和期待。
他坐起身,虽然身体还有些虚弱,但精神己经好了很多。
他仔细打量着这间简陋的土坯房,心中默默盘算着。
虽然条件艰苦,但至少有一个安身之所,还有一位善良的老妇人照顾他。
他得先养好身体,然后了解清楚沈家村的情况,再慢慢实现创办学堂的想法。
门外传来老妇人的脚步声,刘明连忙整理了一下情绪,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
他知道,他在盛唐的新生活,从这一刻,正式开始了。
而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在沈家村,办一所属于自己的学堂,让知识的光芒,照亮这片沉睡的乡野。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书写一段属于“刘明”的传奇。
相关推荐:
四灵根怎么了?我的上限是天道安清苏心妍热门小说排行_免费阅读全文四灵根怎么了?我的上限是天道(安清苏心妍)
四灵根怎么了?我的上限是天道安清苏心妍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安清苏心妍全文阅读
万次轮回:囚时者(陆小北陈浩)最新热门小说_完结小说万次轮回:囚时者(陆小北陈浩)
万次轮回:囚时者(陆小北陈浩)免费小说完结_最新推荐小说万次轮回:囚时者(陆小北陈浩)
陆小北陈浩(万次轮回:囚时者)_《万次轮回:囚时者》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末世之灾厄列车(方易方易)完整版免费全文阅读_完本小说推荐末世之灾厄列车(方易方易)
末世之灾厄列车方易方易最新小说推荐_完结小说末世之灾厄列车(方易方易)
末世之灾厄列车(方易方易)最新完结小说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末世之灾厄列车(方易方易)